第110章 音乐盛典(2 / 2)
所以,即使入围,拿到奖项的机会,还是有些渺茫。
是不是能有机会登台发表获奖感言,还是说不准的事情。
于是乎,李明涛从进来开始,脸上的表情就一直绷得紧紧的。
没办法,但凡演唱杨灏天创作歌曲的歌手,都凭着一首歌曲成了实力派,但是他真正成名的歌曲是“天仔”的《明年今日》,虽然是同一个人的作品,但是在需要极度透明的时代背景下,他成了吊在半空不上不下的歌手。
颁奖典礼在两点半正式开始。
按照惯例,主持人还是三个人为搭档,华夏音乐协会的会长和华夏音乐电台的台长。
还有一个主持人,杨灏天认识,是央视的名主持。
说实话,前世他就喜欢这个女主持,不光长相甜美,而且身材火爆,据说情商非常高,善于化解任何舞台出现的尴尬。
音乐协会的会长,是一个白发老头,杨灏天第一眼看见他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老头子懂流行音乐吗?
估计他这把年纪可能对《黄梅戏》之类的更感兴趣吧。
音乐电台的台长,是个公务员,看起来也是油头大耳,一点也不像是会欣赏音乐的人。
如果真的会欣赏,以他这个年纪,喜欢的应该老歌《南泥湾》、《康定情歌》等等之类的三四十年代的歌曲才对。
宋公明似乎从杨灏天的笑容中看出了一丝不屑,于是向他介绍了一下协会的会长和电台台长的背景。
和杨灏天想的一样,他们在评选奖项得主的基础,全凭唱片在市场上的数据。
习惯了以数据说话的他们,一直认为人可能会说谎,但数据绝对真实反应一个歌手,一张唱片的好坏。
就好比打仗一样,两军对垒决定胜负的,不是谁伤亡多少,而是看看最后是谁占领了阵地。
唱片就是千军万马,在市场上与对手对阵,谁拿下最高的销量,那么这张唱片的质量,肯定也查不到哪里去。
于是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听懂现在的流行歌曲,甚至都不用听原版唱片,只需要审核一下歌词本,看看里面的歌词有没有不适合公开场合出现的字眼,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谁的销量高,奖项你就拿去吧。
所以,核对数据的真实性,在他们眼里,才是最重要的。
唱片公司说唱片销量一千万张?
OK,没问题。
你说多少是多少,提供生产唱片的合同出来。
你说生产一千万张全都销售一空?
也没问题,税票拿出来。
如果你认为唱片公司提供了出货的税票就结束了?
天真。
没有,代理商那里再核对一遍销售时开出去的税票。
虽然协会没有查阅税票的权利,但是你唱片公司对张唱片的真实数据要提供吗?
如果不提供那就算了,我就不统计销量了。
如果需要,那么好,你去跟代理商沟通好,配合工作。
所以,市场上销售的正版唱片,都是带有正规税票的,消费者需要的话,零售商就会提供,如果不需要,他们就会拿到其他地方去变现金。
毕竟这些税票拿回去公司,可以抵对一些成本。
当然,也有人为了销量,不惜血本自己开税票出来作假的,但是这样的方式作用不大,因为协会还有一招,搞市场调查。
感觉销量有问题的,那就派调查员出去进行一番,层层审核之下,留给唱片公司操作的空间就越来越小。
不是没有,但是很少。
因为要制造假的数据,成本太高。
比如你报上来一千万张,他就真的要去找工厂下一千万张唱片的订单出来。
这就是钱。
生产出来以后,销售又成了问题。
因为会需要造假的公司,一定是那种销量不好的唱片。
销量不好的唱片,生产一百万张都是负担,更何况一千万张。
再来一个税票,这里又是钱。
没办法呀,需要造假数据的唱片,可能连几十万张都销售不了。
你为了报一千万张的数据,生产就要花一笔大钱,税票又是一笔,然后真是销量只有几十万张,血亏。
几十万张唱片嘛,和一千万张比较起来,差着九百多万张,每张一块钱,这里就要亏上一千万。
再加上税票,又是几个点的开支。
怎么玩?
没法玩。
那造价的数据少一些不就好了吗?
答案很简单,造价数据都不值一提,那造价还有何意义?
所以,在严格的审核制度下面,假数据基本上做不来。
唱片是一门生意,亏钱的事情,而且一亏就是一笔大钱,谁也没那么傻。
很快,年度最佳男女歌手的奖项颁发完毕。
当庄勇锋和张浩恩上台领奖的时候,杨灏天指着庄勇锋问宋公明,“宋总,刘老爷子说的男歌手就是他?”
宋公明知道杨灏天问的,是刘光荣推荐给他去演唱《青花瓷》的歌手,于是回道:“对,是他,他的音色很不错,我也觉得他应该可以唱华夏风歌曲,而且唱出来的效果应该还可以的。”
杨灏天点头,“那上官飘雪是哪个?”
宋公明朝着四周慢慢观察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上官飘雪的踪迹,于是跟杨灏天说:“人好像没在,小天你是准备找她谈一谈生产线的问题。”
杨灏天打了个指响,“没错,我就要看看上官飘雪有没有记仇,毕竟我曾经给了SY唱片公司的歌手一巴掌,我想看看这个上官飘雪会不会想要扣着不犯人、”
“这个应该不会,上官飘雪在行业里面的风评还是很不错的。”
话音刚落,杨灏天和宋公明的左边就迎面走来一名穿着一块布的女人。
嗯,为什么说是一块布?
因为布料实在是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