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倏忽梦醒形影参商,再掀风云朝露日曦(1 / 2)
时光,仿佛在这所小院中停滞,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若从前。回忆的气息迎面而来,院中景『色』如故,与外面是不一样的时空……
李洪义,以及后面进来的皇帝和隐卫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致惊呆了。并非院中有多么秀丽的风景,新奇的装饰,而是里面的一切都完好如初,仿佛一切从未改变。若说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院中的树木又长高了许多吧。
皇帝看着这一尘不染的小院,又进去看了看房中保存完好的书籍、刀剑,心道邵安这些年,一个人守着回忆,苦苦支撑,真是太累了。谁人都无法感同身受,看不到,则不知道当事人心中的苦。皇帝此刻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的私心,则害了邵安半生悲苦,无可挽回。
张三再次问李洪义:“现在想起点什么没?”
“没有。”李洪义抱着头,痛苦道,“我什么都想不起来。”
“没事,想不起来,我们给你讲啊。”张三安慰道。毕竟,李洪义的过去,在场的人或多或少都参与过。
众人围着石桌坐下,大家为了帮李洪义恢复记忆,开始说起旧事……
“听丁老大说,你是被他抱回来的。你父母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张条子,写了你的姓名和生辰。”张三先从身世慢慢讲起。
随后,其他人也开始三言两语的『插』话,李洪义小时候的丑事被一一道出。而后话题渐渐离正题越来越远,讨论的中心也不再只围着李洪义转,最后变成了隐卫茶话会。
李洪义悲凉的心境渐渐被抚平,他微笑着听大家胡侃,他一直以为自己失忆之后,和过去全然断绝,无朋无友,无亲无故。却没想到时隔多年后,他才发现,其实他的身边一直都有兄弟相伴,好友相陪。
隐卫们兴致勃勃的提起他们快要忘记的初见,聊起他们对彼此记忆模糊的最初印象,当谈到当年谁被安王打的最多时,所有人异口同声说,李四。
李洪义此时也抛却了离愁别绪,笑道:“你们胡说。别以为我失忆了,就来耍我,我才不信呢。”
众人发誓说绝对没骗他,此时皇帝也从屋内出来,如同任何一个慈祥的老人一般,和蔼的说道:“当然是你。当年让你背书,你背了多少天都背不会,气得朕不知打了你多少顿。”
大家都笑了,李洪辉起来请皇帝上座。众人又拉着家常,扯到了晋王身上。李洪义这才知道,自己真的和晋王是莫逆之交。
“记得那年,你和老八打架……邵安在旁边,拉偏架。”皇帝回想起那时,邵安调皮,李洪义老实,两个人联手,都敢欺负皇子了。然而时光匆匆,他的八弟,现在也不知道身在何方。
“唉,人老了真是可怕,会遗忘很多事,也会想起很多事。”皇帝突然有些落寞,人老了,不该回忆往事,徒添伤感。
而隐卫们此时赫然发现,多年的劳累,也让皇帝的身体大不如前了。想当年,安王横刀策马,威风赫赫,到如今,两鬓斑白,早生华发。
李洪义:“皇上……”
皇帝摆手,收拾起一时的软弱,“朕累了,你们继续吧。”
圣上起驾回宫后,大家又开始闹开了。李洪义问:“你们怎么看我弟弟的?”
此话题一开,众人一阵慨叹,张三先说:“邵安啊,他是我们这里混的最好的。”
“邵安刚来没多久,皇上就最器重他了。”李洪辉说道,“虽然我那时候在外面,没有见过他,但是从你和皇上口中,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他的名字了。”
“说实话,老二你的兵法是不错,不过还是比邵安差那么一点点。”张三调侃完李洪辉,又对李四道,“自从你弟弟来了,老二的第一军师的称号不保,最后只能沦为‘小军师’了。”
“我弟弟他……兵法很好?”
“那当然了。”张三叹道,“明明也没见他多努力的看兵书,和我们一起玩耍,却比我们厉害,你说气不气人。当时我们嫉妒他,想整他。可你老护着你弟弟,无从下手啊。”
“后来他怎么去科考了呢?为什么他不认我?为什么你们都要瞒着我?”
这话问的实在是太过犀利,也恰巧正中要害。张三『摸』着下巴揣度着,李洪义这是疑问呢,还是质问呢?等他问第二遍“为什么”时,张三才试探的说:“因为……他怕你打他。”
“我为什么要打他?”李洪义疑『惑』道。
“他当年……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你没打死他,就是他亲哥了。”张三只说了一半原因,半瞒半骗的将李洪义糊弄过去了。
事后,李洪辉私下问过张三:“你瞒他,又能瞒多久,瞒一辈子吗?”
张三却无所谓的笑笑,“瞒着呗,谁知道呢?”
然而李洪辉却没张三那么乐观,他知道,这根刺早晚会将皇帝和李洪义的心,扎的鲜血淋漓。
张三说了半天,到底还是没说出,邵安犯了个怎样的大错误。李洪义脑子也晕晕的,没再追问下去。他看着庭中影影绰绰的树枝,问他,“你们刚才说,我和我弟一起种过一棵树,现在那树还在吗?”
“在啊,就是那棵枣树。如今已经老高了,都结枣子了。邵安每年都会派人给我们送些,可好吃了……”
说到此,张三忽然见李洪义表情悲哀,于是小心翼翼的挽回气氛,半开玩笑说,“你该不会是因为没吃到枣子,就伤心了吧?”
李洪义没回话,独自走到树下,抚『摸』树干,沉默良久。
※※※※※
一天时间,李洪义自然是什么都没想起。傍晚时分,大家都散了,唯有李洪义执意留着此处。他说他要住在这里,好好的想一想。
他抚『摸』着光亮如初的弯刀,翻阅着当年看不进去的《孙子兵法》,他甚至还发现,自己小时候记账的账本,以及被皇帝『逼』迫下写过文章。
看到这些,李洪义哑然失笑,他终于明白自己当年是多么的不学无术,文章多么不通,字迹也如此丑陋。
虽然他什么都想不起来,却觉得这些都那么熟悉。他住在熟悉的故居,整理着熟悉的旧物,一点都没有违和感。恐怕唯一的违和,就是半夜醒了,总是想看看身边床铺,感觉少了那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