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伏祸根再窥帝王术,藏远虑终现能臣忧(2 / 2)
“隐卫这种脱离于法度之外的体制,本就不该存在。”
“你……”半生辛苦被人一言否定,仿若脑壳被锤子狠狠一击,突突直跳。张三按了按太阳『穴』,愤愤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邵府。
孙敕所言果然不虚,邵安终于明白皇上的大行动是什么了,却深感乏力。他很想直接进宫劝谏,但他跟随皇帝多年,知道皇帝对此事势在必得,不容任何人阻拦。然而邵安作为文官之首,也绝不能同意,否则埋下亡国祸根,就成千古罪人。
邵安在书房中飞快地想着对策,想了半天,觉得这事只能找孙敕商量。一起组织所有文官,集体上书劝谏,或有转圜余地。
至于文官集团,虽然平日里常常政见不合,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上,一向都是一致对外的。想到此,邵安连声催促阿瑞备马,准备出门。
可惜姜还是老的辣,皇帝先下手为强了。邵安刚出大门,就看见丁一在门外守候。他顿时心中一凉,丁一竟会在此,那么张三……
丁一拦在邵安马前,拱手道:“丞相这是要去哪?”
邵安不答。
“恐怕在下要扰丞相的雅兴了,您哪也去不了了。”丁一笑道,“圣上口谕,养心殿召见。”
※※※※※
时隔三月,除了早朝外,君臣二人再无私下见面。此次谒见,邵安感觉又像三月前那次一样,命运难测。
“你来了。”皇帝等邵安行完礼后,指了指旁边桌椅,“坐。”
养心殿内从未在这设过桌椅,邵安偏头一看,上面摆着笔墨纸砚,看来是专为他准备的。
待邵安坐定后,皇帝才开口道:“朕叫你来,是想让你拟道诏书。”
邵安心中一沉,明知故问:“不知圣上,有何旨意?”
“朕想设立侍卫司,张三他应该都跟你说了吧。”
张三?邵安怀疑的看了皇帝一眼,内心拒绝相信皇上的话。
“侍卫司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以暗卫领之……”皇帝缓缓说道,见邵安干坐着不动笔,皱眉道,“怎么不写?”
邵安忽然离座,跪地俯首道:“臣万死不敢奉召。”
皇帝似乎早料到邵安会拒绝,似笑非笑道:“为何?”
邵安抬头,见皇上面目平和,而他身后的陈公公则偷偷向邵安使眼『色』。邵安思虑片刻道:“臣闻古之明君,使鸡司夜,令狸执鼠,各司其职,故可垂拱而治。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2今圣上欲反其道而行之,使侍卫司代行司法之事,弃刑部、大理寺不用。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3?”
“『奸』民犯法,吾所其恶,务必除之,不可贷也。设若放宽,此等之徒愈加昌炽。4朕设侍卫司,代朕监管天下,有何不妥?朕对汝寄予厚望,望自慎思慎行,勿得寸进尺。”
皇帝警告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邵安听后却道:“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5岂不闻,周兴,来俊臣……”
“大胆!”皇帝一拍桌子怒斥道。
“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告讦之风炽。”邵安依然坚持说道,“『乱』世当用重典,如今治世,圣道怀柔致远,当施仁政。”
“朕意已决,不必再劝。若下中旨6,尔等奈何?”
“不经中书,何名为敕?7”
“你!”皇上拍案而起,果然暴怒。可他仔细一想,此等大事,绝非中旨可行,必须得经中书省。然而孙敕在与邵安那次深谈后,就告病在家了。皇帝很清楚没有文官愿意做这事,更别提孙敕了。唯有邵安,其兄还可作为牵制,他不得不顾及一二。
皇上倒是没直接和邵安翻脸,平息下火气道:“别以为离开你们中书省,就政令不通了。写还是不写,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说罢便不再理会邵安,拂袖而去。
陈公公看了眼还跪在原地的邵安,微微叹口气,以丞相的『性』子必不会轻言妥协。这种死局,如何能解?
————————————————————
1侍卫司:五代和宋朝的军事机构,全称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
2出自:《韩非子·扬权篇》,略有改动。译文:臣听说古代明君治理天下,就如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来捕捉老鼠,使官员各司其职,故可以无为而治。不要变更,不要改动,按照自然和人类法则去行动,不停顿地做下去,这就叫遵循事理。
3?出自:《老子》,译文:本来专有管杀人的去杀人,那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人,这就好比是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4出自:清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5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译文: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
6中旨: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
7不经中书,何名为敕:意思是不经过中书省,怎么好意思叫圣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