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疑点(1 / 2)
傅良涛在会议室内的白板上写写画画,琢磨着有关李秉德和周穆清两案的案情分析思维导图。门边传来的响动打断了傅良涛的思路,傅良涛抬眼看去,来人却是庞季同。
「来了?」傅良涛招呼庞季同说。「先找个位置坐下吧,阿凝跟文仔应该也快要过来了,我们先等等吧!」然后,便回过身,将注意力放回了白板上。
庞季同随便找了个位置放下了手抄本之类的小东西,便走到了傅良涛身旁,看向傅良涛正在画的思维导图。
傅良涛遂跟庞季同说:「这些案情分析是我们之前的讨论的结果,你来看看也有好处。不过,现在这些结果还不能作准,因为还没有将李秉德和周穆清的手机分析报告纳入其中,有时候手机总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新线索。」
手机和网络活动的记录最是能够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一面。不论表象或其他人的观感的如何,都不及手机和网络活动的记录来得真实。因为再离经逆道的爱好也总能在网络上找到组织和同好,对这些活动记录的分析往往会揭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例如人们潜藏在心底的真实想法、有着的特殊爱好和秘密关系等等。
傅良涛看着庞季同的视线首先落在李秉德那案件的思维导图上,便知道庞季同其实还是对李秉德的案件更感兴趣。于是,便继续在周穆清案件的思维导图上梳理案件的枝节。
有关李秉德案的受害者分析,在思维导图中被分拆成了两个分支。第一个是璞瑜公司,第二个则是李秉德本人。因为现在已有初步的证据显示,璞瑜公司的入侵案件是与针对李秉德的网络骚扰有关的,所以庞季同便直接略过了璞瑜公司的那一部分。
网络犯罪的受害人分析主要是围绕受害人的网络活动进行的,而李秉德的也不例外。
从李秉德应对这一次入侵事件的方式看来,李秉德也许早已知道自己成为了网络骚扰的目标,但是尚未发现任何证据证明李秉德获悉的时间、原因和方式。李秉德所使用的网上服务限于其公用及私人电邮、网上接洽私人工作的平台,以及常用的社交媒体面谱、方图和干啥啦。李秉德本人自身并无网上交友的习惯,而社交帐号的隐私保护也做得很是到位。
依照暂时的情况看来,李秉德是属于有着较低风险的群体。若没有新的证据,那便意味着作案者很大机会是他在现实生活认识的人。而除了许静嘉,李秉德的妻子骆晓雯和他的前同事陈宏浚都有着很大的嫌疑,三人都有着合理的动机。后者据称在职场上一直受到李秉德的打压,而其余二人则疑似与李秉德有着感情纠纷。
看到这里,庞季同往后一靠,半坐在会议室长桌的桌沿上。
庞季同视线仍没有离开李秉德案的思维导图,在李秉德这名字的圆框下,傅良涛又以三个方框标注了不同的事件,正是李秉德在不同的公司中所遭遇到过的事件。傅良涛只在方框的旁边标注了每个事件值得注意的地方,却没有提及公司的名称,大约是认为事件发生的地点已然不再重要。
庞季同看过李秉德案的文件夹,自然对这些事件都隐约有一些了解。
第一个方框内所书的是「骚扰电邮」,庞季同记得这事件首先在璞瑜公司发生,并直接导致了李秉德的离职。这事件成为了李秉德每一个职场中,所有的同事都知道的传闻。傅良涛在这个方框旁边标注了「所有的女性」、「所有职场的传闻」、「细节显示V的动向被关注」,而V这一英文字母应该是受害者的英文Victim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