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西征(22)(1 / 2)
赵元佐听刘敏说完“九人分成三路”的话,狐疑不解地盯看着她问:“小妹为何如此安排?鞑子兵分了4路,我们为何只分三路!”
刘敏白了赵元佐一眼冷哼道:“崇哥哥不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笑吗?鞑子260人分成四路,我们九个人分成四路每路2.25人怎么分!”
赵元佐见刘敏算起账来,还讲出2.25人;哑然而笑道:“小妹是不是有点霸道,九个咋就不能分成4组?”
赵元佐说着把目光向火爷爷7个人扫了几眼道:“小妹你听我来给你分!陈怡侑、涂幼玫为一路,火爷爷、赖贞岳为一路,赵元佐、刘敏为一路,姜孟君、郭雨全、王任卿为一路,不正好是四路吗?”
刘敏见赵元佐如此讲,不禁笑得山响,可她瞬间镇定下来慷慨激昂道:“崇哥哥不愧是皇家子弟,你这么一分九个人还真成四路了!”
郑达见赵元佐和刘敏九人分成四路没有把他给算上,便在一旁嘟嘟囔囔道:“敏子姑娘看不起老奴是不是?你们九个人分成四路哪老奴算在哪一路!”
郑达这么一问,刘敏方才想起还有一个郑达没有算进去;便就蹙蹙眉头凝视着他道:“不好意思郑老伯,郑老伯对湋河川的地形熟悉?”刘敏冷不丁问了一句。
郑达一怔,裂开嘴笑了一声道:“敏姑娘说的哪里的话啊!这湋河川每一块石头老奴闭上眼睛也能说出在那个方位摆着,能说不熟悉地形!”
刘敏沉吟一阵接着道:“郑老伯既然熟悉湋河川的地形那我问你,川道两边有没有斜插着沟壑!”
“斜插着的沟壑!”郑达重复着刘敏的话不禁来了兴趣,伸出手掌在额头上抹了一把汗水道:“老奴知道敏姑要说什么了!”
郑达这么讲完定定神道:“湋河川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一条川道,东西长上千里;南北宽二三十里,湋河水流不是太急但也不是太慢;正因为如此才形成河两岸郁郁葱葱的芦苇丛!”
刘敏见郑达啰里啰嗦,讪讪而笑道:“郑老伯还是简明扼要地突出重点吧!敏子问川道两边有没有南北穿插的沟壑……”
“有有有,南北穿插的沟壑多的是!”郑达打断刘敏的话把手向近在咫尺的一个地方指指道:“向前走一二里路有一个名叫硬沟套的地方就是斜插在湋河北岸上南北走向的沟壑!”
刘敏一怔,凝视着郑达道:“硬沟套距离丰禾仓有多远?”
“二三里远吧!”郑达是是而非地说着,咽咽喉咙道:“也可能有四五里!”
“这个不行,距离丰禾仓太近不行!”刘敏否决了郑达提出的硬沟套这条南北斜插着的山沟,道:“还有什么南北走向的沟壑!”
郑达乜斜着眼睛看向刘敏发一声问:“敏子姑娘是不是要找一个能够伏兵的沟套,犹如诸葛亮当年在葫芦峪焚烧司马懿大军那样的地方!”
“对对对!就是诸葛亮焚烧司马懿那样的沟套!”刘敏忙不迭地说着,若有所思道:“郑老伯知道三国时诸葛亮焚烧司马懿大军的事!”
刘敏之所以这么来问,是因为诸葛亮焚烧司马懿的故事罗贯中撰写的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上有记载;但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北宋消亡后400才诞生,郑达岂能知道他撰写的《三国演义》故事。
刘敏心中正想,郑达却振振有词道:“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事湋河川道里妇幼皆知,那是因为葫芦峪和湋河川只隔一座南原!”
刘敏愕然,不禁恍然大悟:原来三国故事早在民间流传,到宋朝已经是妇幼皆知;而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又参照了历史记载编纂成为《三国演义》才流传住后世,是刘敏这样的医学博士从中获取道不少历史知识。
刘敏心中想过,扬扬手臂对郑达道:“郑老伯见识多广,您接着前面的话往下讲吧!”
“敏姑说要找一个像诸葛亮火烧司马懿那样的葫芦峪是不是?”郑达郑重其事地说着。
“是啊!我们正需要葫芦峪那样的山沟干掉这帮不可一世的契丹鞑子!”刘敏十分庄重地说着。
“像葫芦峪那样的山谷有是有,只可惜不在附近!”郑达有点忧虑地说着,清清嗓子提高声音道:“这样的山沟距离我们伫立的地方有十几里地!”
刘敏一把拽住他的胳膊问:“老伯快说像葫芦峪一样的山沟叫什么名字!”
“穿堂沟!”郑达直言不讳道:“穿堂沟是一条通道,从湋河川一直通到南原上去;只可惜两端敞开着是个瑕疵!”
“我们正需要两端敞开来的穿堂沟!”刘敏欣欣然地说,对身边的赵元佐、火爷爷、陈怡侑、涂幼玫、赖贞岳、姜孟君、郭雨全、王任卿8人道:“我们从汴京出发时小女特意去了一趟兵器坊,带来不少火器和火药,看来可以在这个地方派上用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