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怡蜀苑(1)(2 / 2)
原来,张敬在杨翠花支助下在城西霍家庄购得这座宅院后,原来的四个仆人鲁七、韦续、昌州、马岩被留了下来;张敬又从外面雇了十几个经营土地的伙计,府内的男女仆人便就增加到二三十个。
鲁七四人是开封本地人,人际关系熟稔,被张敬留下来后打通了不少人际关系;张敬便让鲁七做了府内的管家。
一轮明月静幽幽地悬挂在蔚蓝色的夜空中,霍家庄“怡蜀苑”内的大秋树下面支起3张圆形餐桌,围着3张圆桌而坐的是刘敏、红云、火爷爷、沈婆婆、王爹爹、龚娘娘、朱三、景辉景、张敬、杨翠花、火水牛、绿杏、赵季、白雪、王阳、蓝梅、龚美、巧姐、巧妹19人,以及鲁七、韦续、昌州、马岩、赵甜、田腾、孙黎明、周景洪8个仆人和月儿、媚儿、宫儿、香儿四个奴婢。
31人坐三张桌子,在明静的月光下觥筹交错,杯来盏往好不热闹。
刘敏在大家劝告下喝下一杯酒抬头遥望空中的明月;只见月亮那张俊美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好象一尊逼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
怡蜀苑中有一条小溪,小溪寂静无声的流淌着,在皎洁的月光下仿佛岸上羞涩的妹子似笑非笑。
晚风吹动着溪水,水面上便就波光粼粼;仿佛无数的小鱼在追逐跳跃。
刘敏见景生情,禁不住吟诵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刘敏吟诵的苏轼词句在座的人无人明白,因为此时是公元982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苏轼55年后才出生,但刘敏是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博士;她当然知道苏轼的词句。
刘敏把苏轼的词句吟诵完毕,围坐餐桌上的三十一人全都面面相觑;不知她吟诵的哪个大家的诗句。
杨翠花禁不住问了一声:“刘敏妹妹刚才吟诵的是不是自己的词句!”
刘敏畅笑一声道:“小女子还没有那样的才情,这是大才子苏轼的词!”
“大才子苏轼!”杨翠花重复着刘敏的话不再吭声,刘敏看向张敬道:“张家小哥买下这座庄园竟然起了一个十分雅致的名字‘怡蜀苑’,那么一定还有一个禾泽园吧!”
“神仙姐姐圣明!”张敬有点谄媚地站起身来道:“怡蜀苑这个名字是浑家给起的,浑家说我们是蜀地人在汴京城外购买下一座庄园;要起个不忘故乡的名字便就叫了怡蜀苑!”
“怡蜀苑这名字起得妙!”刘敏拍手称道:“怡蜀苑、怡蜀苑,永远忆念蜀地的风范;用怡字而没用亿这是一绝,用苑字不用院或者园是一个文;彰显了高雅的艺术成分!”
张敬扬声大笑,道:“神仙姐姐跟浑家一个腔调呀!浑家当时买了500亩土地后让小人用了神仙姐姐在大相国寺起的‘禾泽园’的名字,买下庄园后就叫做怡蜀苑!”
“这么说杨姐姐识文断字!”刘敏欣欣然说了一声,但见杨翠花站起身来在地上跺起了步子,一边踱步一边诵唱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杨翠花吟唱完白居易的诗句,惊得刘敏瞠目结舌;刘敏一把抓住杨翠花手惊诧不已道:“原来杨姐姐熟稔诗词!”
张敬接上话道:“神仙姐姐,我家娘子的高堂是后蜀大学士杨松;她从小跟爹爹识文断字,对五代以前的诗词都很熟悉!”
刘敏嘘叹一声道:“原来这样,杨姐姐要不吟唱白乐天的诗句,小女还真不知道你是书香门第!”
“甭说神仙姐姐不知道,张敬此前也不知道啊!”张敬得意忘形道:“神仙姐姐到来之前娘子突然忧心忡忡地吟诵了一首诗,小人想起她给庄园起的名字‘怡蜀苑’;一番询问才知道她是后蜀大学士杨松的千金!”
“怪不得杨姐姐气度不凡,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了庄园和土地!”刘敏感同身受地讲。
“刘敏妹妹此言差矣!”杨翠花拢拢散乱在额头上的刘海讪讪而笑,道:“谈何奴家的积蓄,还不是刘敏妹妹让奴家和我家相公得到的这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