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王府(6)(1 / 2)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86年登记至今,掐指一算已经六个年头。
六年来的皇帝历程使赵光义感觉到心身疲倦,身体疲倦睡几个好觉似乎能够恢复;心灵的疲倦却是难能治愈的。
难能治愈也得治,赵光义力争将自己的短板弥补回来。
于是乎,在登上皇帝宝座不久便发起对偏安一隅北汉小朝廷的进攻;北汉小朝廷被强大的宋军倾没,国破山河岁的北汉主刘继元投降。
北汉主刘继远投降并未引起宋太宗的重视,在他心目中;兄长赵匡胤在位时难能攻克的北汉朝廷这块“硬骨头”,在他手中简直是不堪一击。
从这个层面讲,赵光义自我感觉良好地要比兄长睿智好多倍。
赵光义认为自己睿智的另一个变现就是得到北汉大将杨业杨无敌,杨业归顺宋朝;使赵光义有点飘飘然,发兵夺取燕云十六州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然而,事态的发展是不以赵光义的意愿为转移的,攻打辽国占领的幽州之地宋军一败涂地;赵光义身中毒箭抢得一辆驴车侥幸讨回汴梁,这件事成为他心头一桩难能抹去的耻辱。
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宋辽直接对峙。
双方接触线大体东起泥姑口(天津大沽口),西沿拒马河流域的信安军(河北霸县东)、霸州、容城(河北定兴东南),然后折向西北至飞狐(河北涞源北)及灵丘(山西灵丘)以南,直达代州雁门(山西代县北)。
此线以北为辽控制的幽云地区。当时习惯把幽云十六州中位于太行山北麓东南的檀、顺、蓟、幽、涿、莫、瀛7州称为“山前”,把太行山西北的儒、妫、武、新、云、朔、寰、应、代9州称为“山后”。
辽对这一地区特别是幽州十分重视,除派大丞相、南京留守韩德让和大将耶律斜珍率兵防守幽州外,还在隋唐蓟城的基础上对幽州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从而使幽州城成为方圆36里,城高3丈、宽1.5丈,人口30万的陪都和军事、政治重镇。
宋军在消灭北汉时,在太原集结了数十万部队;赵光义企图乘战胜的余威一举夺取幽云地区。
北汉刘继元已降,宋太宗还师至镇州即转兵北上。但是破太原尚未赏三军,诸军兵将多不愿行,只是无人敢说。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乘胜北征,“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
赵光义听此言遂了他的意,很高兴,当即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
当时宋军诸将,大多数比赵光义冷静得多,他们以大军云集,粮储不及为请。
赵光义却兵来将挡,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
当时扈从六军,有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结的;赵光义大怒,要按军法处置,被臣下谏阻。
而当时辽对燕地的防守其实早有部署。三月,在宋军进攻北汉,韩侼、耶律善布、耶律沙等救援北汉时,辽已增派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将领萧讨古和乙室王撒合等,率兵戍守燕地,说明其早已考虑到宋军可能的进攻了。
辽在幽州经常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共约一万八千余骑;又有其所属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值舍利一千九百五十。若契丹大举南侵,则一般调集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诸路兵,兵力可达二十余万。
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镇州(河北正定),进入河北平原。
六月初七,赵光义调发京东、河北诸州的武器装备和粮秣运往前线。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赵光义自镇州出发,十九日至金台屯,募民百人为向导。
二十日至东易州(时宋辽各置一易州,西属宋,东属辽)之西,过拒马河入辽境。
辽易州刺史刘宇,涿州判官刘厚德相继献易州、涿州投降宋军——刘宇、刘厚德是汉人,屈从契丹人做了辽官官;中原朝廷大军既至,他们乐意回家归队;献出州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宋军推进很快。六月二十三日,赵光义大军至幽州城南驻跸宝光寺。
当时辽南京(宋称幽州,辽为南京析津府所在)守将为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以及权知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