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年的春节(日更一万二,求订阅~)(2 / 2)
“吴导,看来你对咱们这部电影很有信心啊!”马境武在旁说道。
“信心还是要有的!”
首先便是由马骥请出春晚的艺术顾问代表,侯保林先生上前讲话.......
.......
听完侯保林的讲话,吴见夜知道为什么姜坤不喜欢郭得纲的另外一个理由了,侯保林是马骥的师傅,马骥是姜坤的师傅。
本来郭得纲是准备在燕京跟着姜坤等人混的,结果拜了侯曜文当师傅,瞬间就跟姜坤同辈了,以前的小弟,变成了师弟,换成了谁心里也不舒服啊。
晚会按部就班的表演着。
很快第一个歌唱节目就出现了,由李古一演唱的《拜年歌》。
李古一在这届春晚上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一个人solo了七首歌,再加上和别人合唱的歌曲,绝对是春晚的记录。
想一下后世多少知名的歌星,只能在大合唱里露下脸,就知道李古一的一个人solo七首歌是什么概念了。
这届春晚还创下了另外一个记录,那就是可以通过电话,现场点播节目,四位主持人此时正在连番介绍参加这届春晚表演的老师,并且鼓励电视机前的观众点播他们的节目。
这也有了后来李古一能够solo七首歌的原因。
大家在为四位主持在台上插科打诨哈哈大乐的时候,吴见夜却在电视里看见马骥跟姜坤两个人竟然自己亲自搬着奖品上台的时候,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在后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从上至下,广为团结!这是个什么字啊?”方淑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吴导你乐的那么开心,是不是已经猜出来了?”李小莉看到吴见夜笑容,立即问道。
“是啊,不过猜出来也没用啊,人家要的是前五千名,还得是明天就得寄到央视,才能获奖,你就是现在出去寄信,也来不及了!”吴见夜笑道。
“谁说拿奖品了,咱们就是找个乐子吗,大家伙说是不是!”李小莉大声的喊道。
“是!”院子里的众人齐声高呼。
“那我不能白说啊,这样吧,要是我能够猜出来这个字谜,你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怎么样?”吴见夜调侃道。
“表演就表演!”李小莉大方的说道,做演员的那里会在乎这种事情。
“这个表演可不能只是普通的表演,你的表演,必须跟你的专业不相同才可以。”吴见夜可没打算就这么简单放过李小莉。
李小莉一愣,然后笑道:“成,那你说表演什么?”
吴见夜:“春晚都能点节目了,咱们也点节目怎么样,一会如果我猜出字谜,就由大家伙给你点一个节目怎么样?”
“对!”
众人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了,一起起哄道。
李小莉也是开心,笑道:“就这么说定了,不过你要是猜不出来,那你得让大家伙点一个节目!”
“没问题啊!”
“行,那你说吧!”李小莉笑道。
“这个字谜的谜底就是‘座’!”吴见夜说道。
“座?”众人面面相觑了一眼。
李小莉说道:“你该不会胡乱猜的吧,总得有一个说法吧!”
“行,就让你输的心服口服。”吴见夜拿过一张纸,在纸上一边写着,一边说道:“从上至下,从字在上,至字下部,就是一个‘坐’字了,广为团结,广字与之结合,不就是一个‘座’字了吗!”
啪啪啪!
众人鼓起了掌,在座的大部分都是燕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文化功底自然没问题了,所以在吴见夜说出答案的时候,便知道八九不离十了。
李小莉梗着脖子,说道:“表演节目,就表演节目,不过现在电视里正在放节目呢,咱们等到春晚结束再表演怎么样?”
对此大家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了。
此时的春晚,小品还只能是相声后面的小弟,小品真正的要起来还得等到陈沛斯与朱世茂两个人出现以后才真正的焕发出他的光彩。
马骥的相声,被大家连着点了三个《山村小景》,《小小LEI锋》,《说一不二》。
春晚现场的观众以及乔家大院内《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的成员都被马骥老师与赵彦老师逗得哈哈大笑。
随后湾湾的林丽芳则朗诵了一首象征意义十足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
当严顺开与斯琴篙娃演的小品《逛厂甸》出现的时候,马境武在旁说道:“你们可以看一下严顺开的表演,他的表演浑然天成,是国内难的的好演员!”
葛优获得戛纳影帝,大家是都知道的,但是严顺开才是国内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获得国际影展最佳男主演的男演员。
1980年严顺开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阿Q正传》,便获得了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拐杖奖。
却是如同马境武所说的那样,是国内难得的一位好演员。
其实不光光是严顺开,还有斯琴篙娃同样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女演员,她在《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大宅门》里的二奶奶,都是让吴见夜极其难忘的角色。
同时在这届春晚中,她还为胡松华伴舞.......
方淑等人自然是连连点头了。
当第二个谜语:年终算总账,出现的时候,方淑也凑起了热闹,非得让吴见夜猜这个谜底是那句唐诗。
“花落知多少!”
当吴见夜说出答案的时候,方淑也输给了大家一个节目。
83年得春晚不仅有各种节目,甚至还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的花絮和《垂帘听政》与《武林志》的片段。
可以说现在的春晚就是一个大杂烩!
然后就是李古一的solo六连唱,虽然春晚必备的歌曲《难忘今宵》还没有出来,但是也演唱了在这个时代非常知名的《年轻的朋友》和引起了巨大轰动的《乡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