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机会(1 / 2)
“因为前唐时期,有大量不得志的寒门读书人投入到安禄山麾下,有了他们的存在,安禄山才有底气造反。”赵桓言简意赅地说着,“当读书人不得志的时候,他们就会胡思乱想,在私下四处传播逆言,破坏天下的礼制和律法。”
“陛下圣明。”
“国朝笼络读书人,不仅仅是为了治天下,还要为将这天下最聪明的这批人笼络到官场这个牢笼里,让他们在这里患得患失,他们就不会再民间蛊惑人心,这样天下才会安稳,懂吗?”
“陛下圣明烛照,臣受教了。”
君臣私下说的这番话,可谓非常直接了。
“那现在东南有一批人被你定为永不录取了,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才华,有想法,你猜他们会在民间做什么?”
秦桧打了个寒颤,连忙说道:“他们可能会在民间蛊惑人心,甚至如同当年的方腊造反。”
“你知道就好。”赵官家语气平静,这种平静中似乎不带任何情感,连冰冷都没有。
“臣愚钝,臣不知该如何去处理了。”
“要么都杀了,要么让他们到边荒去改造。”
秦桧说道:“发配边荒,岂不是更不容易控制他们?”
“失去了本地宗族的支持,在边荒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他们还能做什么?”
“臣明白了,臣会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处理。”
“以后记住了,读书人该如何处置,知道了吗?”
“知道了。”秦桧想了一下说道,“南方其他各路现在需要处理吗?”
“暂时不动。”
“是。”
在这种特殊时期,为了配合吴璘对交趾的治理,五月初五,朝廷宣布在原交趾设立安南都护府,废除交趾称号。
吴璘被赐封安南都护府都护,颜裴为副都护。
五月初六,政事堂又公布了任命安南布政使以及交州知州名单。
可以说为刚刚收回来的安南都护府定了调。
但是,赐吴璘为安南都护府都护这道任命书一出,立刻在朝堂上下引起了极大的喧哗。
安南都护府?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要重开藩镇啊!
当初赵佶时代,确立陇右都护府,也不见任命什么都护啊!
怎么现在就要任命都护了呢?
五月初七一大早,赵桓的桌上堆满了奏札。
每一份奏札,都是关于安南都护府的。
每一份奏札,都是言简意赅地反对重立都护这个官职的。
有人说重设都护一职,相当于在培养军阀头子,必然在安南养藩镇。
还有人说,吴璘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兵自重,行赵佗之事。
一大群,恨不得把吴璘的底裤都扒出来,喷得体无完肤。
甚至连吴璘的兄长吴玠也受到了波及,有人说这俩兄弟意图谋反。
这件事传得在官场上传得沸沸扬扬。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都护府重立都护,还是有人赞同的。
例如起初提及重开藩镇的范宗尹,他现在是吏部侍郎,他就非常赞成朝廷的决意。
并且,以范宗尹为核心,快速形成了一派官员,力挺藩镇制度。
有了另一批人的支持,赵官家自然不必再担心。
并且在五月初七这一天,朝廷又颁布了另一道任命书,任命钱喻清为南海经略使,经略整个南海。
这个概念就有点大了。
在大宋时期,南海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