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军过江(2 / 2)
乌江上的铁索桥一共有七根铁链,在众人的努力下,花了七个时辰的时间将铁链重新拉好。
铁索桥恢复后,便是在桥面上铺设木板,十三条船一齐开动,乌江关本就备有木板,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最先过乌江的是吕梁镇张应宸部,一开始只是过一百人,慢慢增加到两百人,桥上的士兵分两列前进,一部过完桥后另外一部再过。
吕梁镇过完桥后,白杆兵依次走过。
过桥的速度要远快于坐船,从铁索桥上过,即使加上恢复铁索桥的七个时辰,一共也才花了一天时间,养龙坑司的敌人根本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反应过来。
若是换成坐船,即使后续能搜罗到大量船,各部过船也需要三天时间,再加上各种物资和辎重,所花费的时间更多。
在历史上,太平天国后期,石达开过大渡河,就是因为选择了坐船过河,被曾国藩抓到了半渡而击的机会,导致太平天国最后的力量被消灭。而我党长征的时候,选择了飞夺泸定桥,避免了被敌人包饺子,顺利进入川地。
吕梁镇在过江后,在原来三个要塞的基础上构筑阵地,防备养龙坑司的敌人。
白杆兵过了江,乌江关的守备也跟着过来,谭良栋问道:“这桥以前叫什么名字?”
乌江关守备回道:“这桥没个确定的名字,过桥的人们一般都是叫它乌江桥或是铁索桥。”
谭良栋不知想到什么,突然笑道:“秦少保,咱们今天恢复了这铁索桥,是不是该给它起个名字?”
秦良玉一听,也笑道:“你说得对,李守备,我们给这座铁索桥命个名字,你觉得如何?”
“好事啊!还请秦少保赐名。”
秦良玉笑笑不语,看向谭良栋,道:“恢复铁索桥,吕梁镇当居首功,谭将军你来吧。”
谭良栋也不客气,直接道:“我们过乌江,是为平定安邦彦叛乱,这座铁索桥就名为‘镇安桥’吧!还请秦少保题字。”
打仗之前一般都希望能有个好兆头,谭良栋的“镇安桥”就是一个最好的彩头,秦良玉朝亲兵吩咐道:“取笔墨来!”
乌江岸边有很多大石头,秦良玉选了一块表面比较平整的大石头,拿起特制的大毛笔,单手一挥,“镇安桥”三个大字映入人们的眼帘。
秦良玉本人精通武艺,单从她单手拿起大毛笔写字,就可知她的臂力有多强。这种特制的大毛笔,不下五十斤,和一支长铁枪的分量相当。
“好!”谭良栋赞道,秦良玉的毛笔字,给人杀伐果断之感。
在这个时代待了将近五年,特别是经常和卢象升交流,谭良栋对毛笔字的鉴赏水平也在一直提高,虽然他本人的毛笔字写的特别难看,这也是谭良栋一直使用硬笔的原因,实在是自己的毛笔字难以拿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