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纷乱,举措(1 / 2)
过了宁武关,就是太原府的地界,归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行都司无法插上手,吕梁营过宁武关是走正常程序,贺方的人就没法过宁武关,除非贺方要把山西地方上的所有官员都得罪,不然贺方的人是不能随便进入太原府的。
在宁武关前,谭良栋把代王府的刘管事心腹和行都司的专员给放了。专员是行都司正式派给吕梁营的,谭良栋不好对其下手。至于代王府刘管事的心腹,谭良栋让他回去给刘管事传个信,从此以后让刘管事出门在外小心点,保不齐哪天就死在了大街上。
管事的心腹快哭了,这话他哪敢说,但不说还不行,不然刘管事凭什么相信谭良栋会放了他。不过刘管事也顾不得谭良栋的威胁了,被谭良栋救出庄子的人已经在找代王府的麻烦,搞得代王府上下焦头烂额。
两天后,吕梁营抵达五寨堡。柳林方面派了一支小队在五寨堡接应谭良栋,并给谭良栋带去了一个大消息。
“什么!王嘉胤造反了?”谭良栋感觉很不可思议,按照原本的历史,王嘉胤要等到崇祯元年,实在是没粮食了才聚众造反。
“到底怎么回事?”谭良栋感觉自己是做了不少事,但这些事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要说影响肯定是有,但也不会影响到陕北去。
知道陕北出了事后,谭良栋顾不得让部队休整,即刻返回柳林。陕北出了事,延绥镇和三边肯定会有变化,在这个特殊时刻,吴敏又要返回边镇,到时陕北只会更乱。
从五寨堡到柳林,吕梁营已经走了一遍,轻车熟路,再加上急行军,两天后到达刘垣圪坮,谭良栋让各部先返回柳林,自己则带着亲卫赶到后坡,去见吴敏。
在谭良栋进入刘垣圪坮时,就有人去通报了吴敏。此刻,吴敏和杜松都在后坡,在听到谭良栋回来了后,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谭良栋进了后坡,也不废话,直接道:“吴大哥,王嘉胤造反了,这是怎么回事?”
吴敏一直和陕北保持着联系,对王嘉胤造反的缘由了解得比较清楚。
王嘉胤的造反和谭良栋确实没有直接联系,但也有一点影响。王嘉胤在陕北靠走私盐为生,原先只是小打小闹,但陕北连年干旱,流民遍地,越来越多的人投靠王嘉胤,靠着走私盐吃口饭。
在原先的历史上,王嘉胤就是一直靠着贩卖私盐,勉强吃口饱饭,等到了崇祯元年,甘、陕、晋连年灾害,三地的元气被耗干,老百姓连粮食都吃不上了更何谈买盐,王嘉胤的私盐没了买家,只能选择造反。
但在这个时节,吴敏要回延绥镇,消息已经在李伯年和李相良的暗中推动下传遍整个给边镇,延绥镇总兵王定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军中流言四起,不利于他的言论到处流传。仅仅这些的话王定不会有什么害怕的,但紧接着吴敏要回延绥镇的言论传到他的耳中,并且据说原本就对他有意见的陕西布政使对吴敏的回归持着赞同的态度。
王定害怕了,前番朝廷让他闭门思过就让他感觉自己在朝中的势力过于单薄,急需再抱一只大腿。正好,刚刚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和东厂厂督的魏忠贤正在大肆培植党羽,王定决定靠拢过去,利用魏忠贤越来越大的权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魏忠贤得到王定的投靠后,立即派出东厂的番子和自己心腹太监前往陕北,要在陕北设矿监。矿监只是说辞,此时的陕北并没有大矿,太监到达陕北这,直接把目光放在三边的盐池,自然地,作为三边最大的私盐贩子王嘉胤也就被打击了。
没了吃饭的来源,今年眼看着又是一个旱灾,人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直接在府谷县外聚众起事,并攻下了毫无准备的府谷县,王嘉胤被推选为大哥,号称三十六营,谭良栋的老朋友罗汝才也在其中。
陕北是乱了,谭良栋问道:“吴大哥,现在陕北的形势这样,那你打算如何?”
吴敏回道:“出了王嘉胤这事,我也有干系,延绥镇需要我。良栋,你要尽快接管整个吕梁营。”说完后吴敏又转头问杜松:“杜松,你决定了?”
杜松点头道:“我决定了,从陕北跟过来的老弟兄都跟着我走。”
谭良栋听后道:“杜哥,你还有什么需要的?”
“我还需要一笔钱。”杜松也不客气。
吴敏道:“杜松你决定了就好,钱的事情你们两商议就成。良栋,还有一件私事需要跟你说一下,下个月,李言欢要到柳林这边来,你要好好的招待。”
“这……”谭良栋有点尴尬。
吴敏和杜松笑了笑,这两是过来人,知道年轻人脸皮薄。
最后,谭良栋和杜松谈妥了钱的事,杜松要了四百两银子,折合成金子是五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