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当涂高(2 / 2)
众人望去,原来是燕地大儒霍原,太康年间,当时镇守幽州的张华数次征辟,此人也拒不出仕。直到去年,王浚先是以刀兵相逼,后来又威胁以家人的性命,这才将他拉出来做官。
“腐儒之见!腐儒之见!”
王浚摇晃着脑袋,尽量掩饰尴尬,毕竟霍原是他抬出来当牌坊的,被他当作孔融、祢衡一类的人物,若是死在自己手上,可大大坏了名声。
“我将称帝,本来就符合天谶。先是,洛阳已陷,司马邺,小儿也,非正统,故而晋室已然转为汉祚。而前朝有谶云:‘代汉者,当涂高也’,正乃我之谓!”
听到这个谶语,座中议论纷纷。席间都听说过这个谶语,当时官方的解释是:“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也就是说,魏的本意是宫阙的意思,而在路上高高竖立着的是宫阙,那么“当涂高”指代的,是魏。
这样的解释当然是曹魏王朝牵强附会的说法,所以此时王浚又一次提起,才分外让众人惊奇。
“我父亲王沈,字处道。处道和当涂,岂非一个意思?那么击败胡虏所立之汉国者,正是我王浚!”
霍原怒目圆睁,忽然下定了决心似的,从几案上取下了什么东西,就向王浚大步走来。左右侍卫皆欲遮护,王浚示意两旁不要上前,毕竟这等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也成不了什么事。
霍原只是下拜,伏在王浚身前:
“昔汉末袁术以公路之字,亦轻信‘当涂高’之谶,故自立为帝,旋即讨灭。今明公欲效袁术乎?”
从前汉末袁术,也是因为自己的字是“公路”,应了“当涂高”的谶语,所以自立称帝,这倒和王浚有异曲同工之妙。
“袁公路弱才也,今我大燕甲兵十万……”
王浚话方说了一半,霍原暴起,将先前从几案上取下的砚台用尽全身气力向王浚砸去:“说!你当初如何擅自杀了太子司马固?”
王浚急忙退后,砚台擦着他的眉毛飞过,但他还是被墨水溅了一脸。他不禁一阵头晕目眩:突然遇袭倒在其次,更关键的是,自己杀害司马固的事情现在闹得人尽皆知。
“左右侍卫,给我将此人拿下!”
司马固正是先前洛阳城破之后,王浚一方所拥立的太子。在秦王司马邺嗣位之后,王浚就又将太子废掉,关押起来,先前生死未明。
此时,突然传出王浚杀害太子的消息,不仅座中的惊讶无以复加,连王浚自己也感到事情超出了控制——霍原不过是一介儒生,是如何知道太子已经被杀害的?
恍惚之间,他一刀砍向两旁侍卫牢牢按住的霍原,等回过神来的时候,霍原已经身首异处。他终于意识到:霍原从一开始就没有想活,只是以一死来揭发自己的罪行。
“哼,欲传谣言者,下场如霍原一般!”
虽然放下了狠话,但王浚明显地动摇了。自己不光暗暗废杀了宗室,又当着全幽州名士的面,砍下了幽州本地大儒的脑袋,如此一来自己必然大失威望,何况南方桓景派来的使者还在席中,这让他们看见了,可如何是好。
高肃迅速从惊骇之中回过神来,借着这个机会,向王浚耳语一番:
“明公如今篡逆之名已成,唯有立下大功,方能镇住属下。从前司马昭弑杀高贵乡公,需要靠征蜀重新获得威望。依我之见,现在唯有向南征讨石勒来立威一途了。”
“好”,高肃一番话,终于让王浚看到了镇住下属的希望,他敛起形容,向众人宣布:“司马固篡位为皇太子,德不配位,已被废杀!又异议者,就送他去见司马固!”
他回身面向一众官吏:
“长史!看守逆贼司马固者何人?”
一旁侍立的幽州长史回应:“是个叫赵承晔的狱卒长,听说从前与霍原有旧……”
“必是那厮串通逆贼霍原,吾必当斩之!”
赵承晔?高肃暗自思忖:那不是赵老六么?得赶紧想办法知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