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飞来亲事(2 / 2)
听闻女儿无恙,荀崧愣了半晌,忽然向前一扑,用双手紧紧箍住桓景的腰:“恕鄙人冒昧,还请求桓刺史一事。”
“但说无妨。”
“刺史于南阳百姓,还有荀某有再生之德。若是此番灌儿得以生还,刺史亦是盛年,还望不以家门为鄙,行关雎之礼,钟鼓乐之!”
若非好好上过语文课,桓景还没法一下意识到“关雎之礼”这个典故——这是要桓景娶荀灌为妻!
桓景脸上闪出一阵飞红。
颍川荀氏是顶级望族,和母亲的太原王氏,“望不以家门为鄙”不过是谦辞罢了,自己配不配得上还是两说。但自己早已有了妻室了。
“荀将军,我已经有妻室了……”桓景面有难色。
“那么”,荀灌咬了咬牙:“还请刺史纳小女为妾。当下乱世,她唯有在刺史治下,我这做父亲的方能心安。”
桓景明白了,这并不是荀崧为了报恩,一时心血来潮之语。而是作为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在乱世保全性命,并且通过与司州联姻,来换取南阳一地的安宁。
然而这个时代,妻和妾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作为名门荀氏出身,荀崧能够纡尊降贵,让女儿嫁给自己做妾,这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但桓景也有自己的顾虑。且不论燕燕那边会怎么想,自己若是接了这门亲事,那么不光南阳的事情,自己必须得管,自己也牢牢和荀家捆绑在了一起。
但自己此行前来,只是为了保证一个安稳的南境,并没有常驻南阳的打算。
而且荀家的门第,到底是正资产还是负资产,并不是一件清晰的事情。
先是荀家族长,晋司空荀藩,将赌注押在他外孙司马邺的小朝廷上,指望靠着这个成为外戚。但后来在入关中的途中,荀藩的势力被驱逐,他自己也死在逃亡的路上。现在荀家家中唯一有军权者,其实只有荀崧一人了。
而荀家在朝中是否有得罪过什么其他势力,还未可知。至少,现在长安主政者,已经无一是荀藩的势力,与荀家的关系,肯定说不上好。而江东的琅琊王,对荀藩当年擅自拥立司马邺,估计尚且耿耿于怀。
想到这里,桓景不禁感叹:这些世家大族的眼光还真是毒辣,难怪这么多代以来,即使仅仅靠着联姻关系,也还能保持权势和地位。
“将军的诚意,我心领了,然而……”
话方才说一半,荀崧抱得愈发紧了,弄得桓景哭笑不得:“桓刺史有什么条件尽管说!荀某愿意肝脑涂地。”
他望望天空,经过仔细思考,心里觉得还是不能过于孟浪,长叹一声后,低头向荀崧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而且家中有妻有母,尚需说服,而且令爱过于年幼——总而言之,我会考虑一下……”
听到这句话,荀崧反而眼睛一亮,松开了手,拜伏在地上,磕了两个响头。
原来,在后世,“我会考虑考虑的”这句话,基本就是婉拒的意思。但在这个时代,“吾其图之”,却是有些暧昧的肯定。荀崧见桓景提到妻子母亲,又提到荀灌年幼,还以为桓景有意保护荀灌,不禁大喜过望。
桓景还不知道荀崧以为他几乎要答应了,只是见荀崧松手了,终于舒了一口气,这才走入城中府衙,与众将商议接下来的事宜。
在与荀崧商讨完安民之策后,桓景命桓宣继续安抚城中百姓,自己则与董昭率骑兵出城。
当天晚些时候,呈一字长蛇阵南下的杜曾后卫已经走了一整日,只觉疲惫异常,但杜曾强令他们日夜兼程,也只能拖着疲惫的身子。
突然后军传来一阵骚动。
“什么事情!有谁脖子痒了,想被砍头么?”杜曾大怒,驰马奔向后卫部队。
突然,他停下了马。
“将军,怎么了?”
“快去传令,全军戒备!就地扎营!”
传令兵顺着杜曾的马鞭向北望去,只见天边一大群骑兵,如乌云一般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