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夏日也是收获的季节(2 / 2)
“娘亲吃饭,哥哥、姐姐吃饭。”
叔娃早就馋的受不了了,筷子就朝着酸辣土豆丝伸去,夹了两根土豆丝嚼了起来,“酸酸辣辣的,这个土豆丝脆脆的,好好吃。”
“这个蒸土豆很耙和,绵绵软软的,不用怎么嚼,口感和芋头差不多。”
“这个土豆花,表皮是脆的,咬下去里面又是耙的,配着这些调料吃,酸酸甜甜的,再加上这个折耳根颗颗,咬起味道还可以哦。”
“哥哥你吃这个土豆泥,软绵绵的,好好吃,比糊糊又有嚼头,关键是香。”
“这汤比较清淡,你们也尝下,如果闷(腻)到的话,喝点汤。”
“没想到芸豆还能和这个土豆煮汤啊。”
本来应是食不言寝不语的,但玉莞家没有这个规矩,大家都对土豆赞不绝口,都表示好吃,还管饱,确实具有稻米的功用。叔娃为此还闹着天天吃土豆,不过玉莞也只大方了这一次,她告诉众人,先尝尝鲜,等剩下的土豆做种后,他们会有更多的收获,还要大家先暂时保密,这毕竟是个新鲜事物,如果能做粮食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能改善大家的温饱是个好事,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成为他们家的祸事,所以要想仔细。
海椒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海椒加入调味的行列,相当于会形成一个新的菜系,玉莞还想通过海椒来致富的,太早暴露可不好。
仲礼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李氏等人见仲礼点头、玉莞说的那么认真,也郑重的表示,一切按照玉莞说的办。
家里的活都做的差不多了,李氏隔天就抱着叔娃,带着城里买来的白糖、几尺布去张春梅、张大发家走人户,虽然他们不常在村里活动,但毕竟还住在村里,不能太脱离人群,仲礼和叔娃也要在族学上学,村里的消息不能太闭塞,人情来往也要走着。
李氏去串门了,玉岚守家,玉莞和仲礼去了趟宜安村,就是连鱼儿在的村子,玉莞想去看看古代的码头是什么样子,而宜安村是离云溪郡最近的月江下游的码头,离张家村只有十里路,走路的话也就两炷香的时间。
平日里有拉纤的船夫在此休息,也有途径的货船在此上下货补给,赶场时候还有从云溪郡下来的客船,不过月江水流湍急,坐船的船资都是十文每人,而且耗时较长,贫穷人家都选择步行或是搭牛车、马车。
这一日正是赶集的日子,玉莞前一天晚上准备了些吃食,两人用大背篼背着,玉莞还拿了两块竹板,仲礼拎了个篮子,里面装了两大罐柠檬水,想到宜安村码头来试试有没有赚钱的可能。
宜安村的码头就是一大片平整的大石头连着的沙地,官府在空隙处又填进沙石,因为终日被人踩踏,已经很是结实了。玉莞到达码头的时候,差不多快晌午了。
此时的码头,还比较清静,只有固定卖包子、面食的摊子正蒸着包子,剩下的就是些卖干货、卖鸡蛋、卖野味、卖鱼、卖蔬菜、果子的,都像玉莞他们一样,用背篼撑着竹板子整理着自家的商品。平日宜安村码头的摊位费是五文,云溪郡赶场这天,宜安村的码头摆摊摊位费是二十文,摊子的好坏就看个人来的早晚,有村里帮着维持秩序,还是比较有序的。
玉莞缴纳了二十文,在靠中间的位置和仲礼摆起了摊子,他们的摊子也比较简单,把背篼里的吃食放到几个大斗碗里,淋上调味汁,摆放在竹板上,而柠檬汁则用洗净的粽叶卷成圆锥形就可以倒着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