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无底线退让(1 / 2)
“大将军于西园设宴相邀,意在商讨国事。”
“大将军?哼哼~!”
南宫朱雀门,值守在此的东曹掾阮瑀对着每一名青绶银印的两千石要员执礼相邀。
整个中垒将军府的掾属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将军府掾属,还是录尚书台事的大将军府掾属,一个个权力暴涨,对得起这番拼杀。
当然了,这些人近半,几乎是大半人会被魏越表奏给朝廷,任用在一些要害部门。魏越也需要腾空好多位置,以便征辟更多的人才。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每一个魏越征辟的掾属外放后,就是魏越的故吏、党羽。
夕阳在侧,西园军营主帅大厅中,汇聚在京两千石者近二十人,几乎活着的两千石要员要么在这里,要么在监狱里。等几之后补充完各处缺口,两千石要员能达到七十余人。
当然了,军中寻常的领兵校尉拿的是两千石工资和待遇,但往往并不稳定,流动性太大,常常不计入要员行列,很多领兵校尉是两千石不假,可用的是铜印,毕竟领兵校尉多是临时职务。
待人到齐后,魏越赤袍武冠端坐上首,抬手轻挥,厅中悠然羌笛声止,一排演奏乐师在杜猛的带领下行礼告退。
环视诸人,魏越朗声道:“某年十四从戎征战,行事向来直接,今日与诸公倾诉执政理念,言语中若有冲撞之处,还望诸公见谅、宽宏,不与我一般计较。”
“大将军纵之资功在社稷,英伟练达,所言过谦了。”
董卓话间脸皮有点麻,笑吟吟之际有一种无酒自醉的恍惚感,当个司徒不算什么,可当个能录尚书台事的司徒,就大不一样了,含金量比之前的袁隗、何进还要高。
袁隗袁司徒调整朝中、地方官职,靠的是声望影响力;而董卓董司徒不需要这么麻烦,他的司徒府表奏某某人,魏越不反对,就能通过,生效!
其他人诸人在马日磾、丁宫、周忠、士孙瑞等人的引领下齐齐行礼:“我等不敢造次。”
一般的大将军都很威风了,更别是战无败绩,录尚书台事的大将军。
其实就官职调动来,并不需要太过隐晦,这是一个风气开放到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发财的时代,我满足你的升官请求,你为我出力,这是普世观念的基石。
不过这个基础是有局限的,是维护世家高门利益为存在的。发号施令,掌握官职分配权的往往都是外戚、高门世家,不会是魏越、董卓这类人物。
故而,若单纯的认为把官职让出去,人家就念你的好,为你效力、维护你的名望、利益……纯粹是你想多了,这些人只会当成你软弱的表现,将拿到手的官职当成一种胜利果实。
董卓可以这么单纯的认为,可魏越不会。
环视诸人,魏越目光炯炯:“某终究年幼,于国政而言手段稚嫩,无法达到治大国如烹鲜之境界,此非谦言虚语,实乃自知之明。”
“是故,除本职统领中外兵马之事外,就录尚书台事而言,我只管并州、冀州及幽州事。余下之事,将由董公操劳,还望董公勤勉为国,共渡国难。”
董卓面露惊恐之色正要行礼推辞,魏越抬手制止,正色道:“此国事尔,非是家事能由你我私相授受。”
太尉马日磾道:“大将军甘让权柄,实乃社稷之福。”
魏越微微颔首:“匡扶社稷非一人之力所能成,我自不会做刚愎匹夫。而论治国,席间诸公手段娴熟胸怀良策,自不需我多言。只是就战事而言,某家敢厚颜自称一声当世名将。故而,这战事方面,则由魏某了算,诸公可认同否?”
马日磾颔首:“统中外军兵事,本是大将军本职所在,此无需多言。”
司空刘弘也表态:“然也,合该如此。”
司隶校尉张温、后将军袁术,河南尹曹操,新执金吾崔烈纷纷表态赞同。连魏越录尚书事的事情都没人敢明着反对,更别质疑魏越自身大将军职权问题。
魏越闻言,做轻松状:“如此甚好,我之所以提并州、冀州、幽州之事,原因在于某筹备二载,计划于秋季统并州精骑并义从骑士进击中部鲜卑。朝廷税赋枯竭,不敢多索军费,有并州、幽州精骑出战,再有冀州税赋,大体能支撑此战。此战乃先帝默许之事,一战而胜,可解幽并十年边患。得此大胜,朝廷威信渐长,利于社稷平稳。”
“至于战败,不过并州、幽州有损,无碍中原、大局。”
众人闻言相互目光交流,猜疑不定,按着常理来现在魏越应该紧握兵权待在雒阳养望,雒阳军队不出问题,那魏越的地位只会越发稳固,以魏越的年纪足以成为霍光那样的大权臣。
“为战事考虑,雒阳兵马将合练编训,裁撤西园军尽数并于北军。扩北军五校为八校,改中垒将军为中领军,中垒将军部佐军司马为中护军,皆官秩两千石,隶于大将军府。此外,三河骑士营,八关都尉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