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雄霸三国 > 第274章 立场

第274章 立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王者荣耀新的英雄  兽帝凰妃:废柴逆天幻术师  火影之大召唤师  龙族之擎天一枪  变身绝地女杀神  清穿之四福晋团宠日常  洛蓝的西游记  快穿:男神太甜,宠上天!  逍遥魔神  妖途仙道 

故而黄琬一系、蔡邕一系对诛杀宦官集团一事并不热切,反倒持不赞同意见。这便是与何进、张让两个集团进行后续密切合作的最大前提,可魏越不清楚新出现的蔡邕派系能否有效遏制士族集团的极端化。

不过就眼下而言,张让、何进握有大笔的资源,是最佳的合作对象。也只有与张让、何进合作,才能最大化的将自己的派系骨干提拔起来,获得后续先手优势。

不论黄琬还是蔡邕,都要为其整个派系发展做考虑,分果子时不能过于偏袒魏越;所以魏越需要更多的官位资源和上升渠道,还需要解决目前自己尴尬的地位。

他目前爵位很高,是异姓军功最高爵位的县侯;本身履历也十分漂亮,问题是始终没有突破两千石这个部级官位。

雒都之中两千石部级官位很多,可魏越想要的是能稍稍自保即有兵权的职位,这样一来适合他的官位就屈指可数了。想要拿到这一类紧俏的官位,没有何进、张让的点头,几乎不可能。

在与孟陀、黄忠初步协商之后,魏越得到了一个情理之中又比较意外的隐秘消息。

他知道皇帝没多久可活了,可没想到张让会托孟陀之口把这件事情给他听。

桓典在侧沉吟不语,魏越简略讲述完孟陀、黄忠的要求和底线后,忍不住感慨道:“此事我能有所闻,想来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皆有所知。或许如槐里侯、邰侯等宿将重臣,也会有所风闻,如此可就棘手了。”

正是因为皇帝的身体问题在各派系首脑眼中不是秘密,所以何进与张让之间的合作余地更大了。

魏越着看向桓典,出自己的顾虑:“国朝当今之宿将,手握重兵为我所忌者不过槐里侯、邰侯二人而已。乌程侯远在荆南,雒都之事此人有心无力而已,无须在意;另有幽州公孙瓒,骁勇善战不再张举之下,然道路险远亦不足为虑。”

还有一个接替王芬的冀州刺史贾琮熟知兵略且用兵风格十分大胆,不过贾琮因为几年前在交州平土人叛乱时中过毒箭,身体多病加上岁数也大,随时会可能病死,所以几乎可以忽略这名很能打的冀州刺史。

敛去种种情绪,魏越语气低沉:“河内兵虽勇,兼之钱塘侯多谋……然而钱塘侯乃是君子,朝中一纸诏令便可驱策,故无需一提。”

眨眨眼轻呼一口气:“可槐里侯老谋深算与弘农杨氏俱为西州世家,邰侯继段公遗志善战之余更兼狠辣,又是汝南袁氏之故吏。此二人手握关中精锐,凉州叛军中又多其故吏,这二人联手,足以败坏我等筹划。”

筹划的是和平解决或尽可能平缓的完成皇位传承一事中的权力交接,何进不愿意对宦官斩尽杀绝,张让等人也愿意暂时退出权力中心……不是张让等人多么的慷慨,而是双方在有意维持古老的政治传统,而不是政变传统。

何进与宦官的关系很亲近,宦官等人和平下台,那自然是何进这位大将军、新皇帝的舅舅摄政,这个过程中没其他士族集团多少事情。双方如此和睦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刘辩的岁数,十四岁,再过几年也就眨眼间的功夫就要亲政了,到时候宦官又能名正言顺的卷土重来了。

宦官卷土重来,这个过程中自然更没有其他士族集团的事情。今后的宦官与外戚的矛盾几乎可以压下,重点还在于何进兄妹能否活的长一点,一个外戚大将军舅舅,再加上一个坐稳位置的太后,别宦官,就连皇帝也要安分一点。

桓典作为蔡邕一系今后的过渡领袖,出雒都前又一直在皇帝身边做事,自然对皇帝的情况十分清楚。

只是也没想到突然振作起来持政的皇帝竟然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心中感慨之余便不得不面对眼前这个凶险的局面。

一旦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联手,那么关中的皇甫嵩、董卓也就能放下私仇联合起来,进而可能拉整个凉州叛军上船,这足以打破何进、张让和平交接权力的计划。

而且,皇帝又会做出怎么样的布置?

明明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还要征集精锐军队到雒都以增强中枢权威,难道皇帝就不会做出一点布置?

稍作考虑,桓典就确定了后续三方会谈时所要的东西:“为预防雍凉之军合流造逆,我并州、河朔之兵必须掌有孟或平之一,以便迅速上雒拱卫朝廷;其次,羽林中郎将一职不可落入袁氏或杨氏故吏之手,最好由我等掌握;第三,河内之兵终究存有隐患,大将军务必早作准备以亲信节度。”

袁术是虎贲中郎将,而袁氏故吏董卓在羽林军中存有十分复杂的关系,必须要防范。

魏越相信钱塘侯朱儁是君子,桓典可不相信,最好把朱儁从河内挪走。

毕竟河内兵的底子就是朱儁昔年的右路军,这支军队若加入政变的敌对方,足以拖延、掐断并州军、河朔军宝贵的上雒时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流氓帝师 忠虎传:凡人不修仙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科举】漫漫长路 穿越:这个太子想活命 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 三国:开局被坑,我掠夺天下气运 流氓太子 红楼群芳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