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立场(1 / 2)
从派系立场上来,蔡邕一系与黄琬一系十分接近,并不极端的仇视宦官,也不曾急切的逼迫何进对宦官下手。
故而蔡邕一系在何进、张让这两个派系面前属于可拉拢对象,彼此之间需要商量的余地很大,这就注定了这场谈判是漫长的,不是简单的双方协定就能完成。
作为蔡邕一系的武力代表,魏越是否能保持冷静,秉持与蔡邕一系类似的中立态度十分重要。不论桓典,黄忠还是孟陀,都不愿主动逼迫魏越表态,毕竟手握兵权是魏越,现在需要魏越的真实态度。
这无疑是一个十分麻烦的事情,魏越先要与孟陀交流,随后是与黄忠进行商议,然后再与桓典进行结;初步交流后确定三方要求和容忍底线后,才会做出最后的三方协定。
外戚与宦官和谈?
存在这个可能,而且这个可能性非常的大。因为不论何进还是张让,两人都比上一任的外戚领袖大将军窦武、宦官领袖王甫要有能力的多,且两个人之间旧交、姻亲关系更为亲密,存有极大的斡旋余地,而非一见面就红眼的敌人。
上一任大将军窦武的能力真的不行,手握绝对的兵力优势,还是主动发难,结果让宦官翻盘……几乎是政变失败的极端典型。
而何进的能力,从何进一族如何发家一事中就能看出来。
其父何真早丧,早早当家的何进要养继母,还有继母带来的何苗和两个异母妹妹。不过是富庶的寒门之家,没有多少家底可言的何进早年还要自己劳动,可他没有把异母弟何苗赶出家门,反倒苦心经营家业拿出全部的资本疏通关系进行大风险的投资。他把自己的异母大妹送到了宫里,随着这桩投资的成功又把异母妹嫁给了张让的嗣子,彻底稳固了家族。
继母及继母的三个子女,这种家庭背景下何进一个人就显得势单力薄,被何苗夺走家业也不是不可能。可何进却最大化的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哪怕是不利于他的两个异母妹妹,也让他变成了向上攀登的终南捷径。
而后太平道造反,何进迅速得到提拔成为外戚惯例的大将军,从未领兵的何进坐稳了这个位置,并且还安分守己不给皇帝找刺下手的机会。最危险的一次也不过是独子何咸意外死亡,除了这件事情外,何进几乎就没犯过错误,更没有任何的流言。
何进没有昏庸的骂名,也没有嗜杀、好色、冷酷、粗鲁之类的坏名声……这跟一个被骂做‘屠户’的出身、经历似乎有一种对立的冲突。而何进也没有过于正面的名声,起码没有袁绍那样的美名。
就这么一个不咸不淡的人,握着雒都最大兵权。
没有骂名,也没有美名,而本人又是当今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处在旋涡最中心,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这理解起来不难,就骂名和美名来看,分别有里外两个原因。
首先是骂名,这要从何进本人起,这是一个十分自控并注重影响的人,所以身处高位没有被欲望控制,自己本身没犯错;其次就是何进与宦官交情好,并非水火不容,所以宦官这里没道理给他泼污水……士族那里更不可能了,都盼望着何进振臂高呼与宦官决裂,一个个拉拢何进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把何进往宦官那边推?
其次是美名,何进很懂得皇帝的心病,再加上本身已经位极人臣,所以对虚名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实利。而宦官这边黑的跟乌鸦一样自然不可能去吹捧何进,士族这里也没有必要去吹捧,谁吹捧何进,也有把何进架到火上烤的嫌疑。
于是位极人臣的大将军何进,就仿佛透明人一样,不上好人,也算不上坏人。
与前任大将军窦武来做比较,窦武失败后在士族看来是一位悲情英雄,是招牌,必须要给与正面的宣传,所以宦官集团被打倒前,窦武、陈蕃都是先烈,要时时刻刻挂在口中,至于打倒宦官之后,谁还管你窦武窦文的?
相对于被陈蕃三言两语就的热血上头,企图效仿前辈霍光的窦武……何进可就没那么好忽悠了,对诛杀宦官这一类的提议何进并不感冒,他有他自己的打算,所以哪怕何进死在宦官手里,给了士族清洗宦官的借口,可士族没必要在事后吹捧、提及这位失败的悲情英雄。
就何进死亡来,本身就是一起概率极低的偶然事件,几乎可以视作意外。
不过就何进本身来,哪怕何进活着,能力再高,迟早也会被当下朝野巨大的矛盾所吞噬。董卓就是一个例子,董卓是军事强化的何进,还不是让士族给坑的死死,还一脚踹到历史恶人榜上。
就派系目标来,黄琬一系追求的第一目标是恢复江夏黄氏的历史地位,重新成为士族领袖,这一点是与汝南袁氏存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蔡邕一系就没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立场也远不如汝南袁氏那样的激进,所以蔡邕一系的政治立场意在维持现有格局,即下稳定,下维持稳定才能化大问题为一系列问题,再逐步解决……这个逐步解决的过程中,大部分富贵的一生也就平安混过去了。
准确来除了魏越等寥寥无几的人看到了汝南袁氏不进则退、骑虎难下的危险地步,却没有几个人能如魏越一样‘意识’到汝南袁氏会有多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