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布局并州(1 / 2)
月底,休沐日。
魏越从虎步营、破羌军中抽选塞入北军的军官来了八人,余下的二十余人在八个月时间内被刘表安排下放。虽这批军官是从前线强军中选拔出来的,可现在的军官又有几个缺乏过作战经验?
故而刘表选拔北军军官时规矩森严,能留下八个人已经是给张温、黄琬和魏越面子了。
北军五校一共十五个曲,韩浩、共昭为曲将,余下六人为屯将,这已经相当于北军五分之一的实力,几乎是刘表可以忍让、军中平衡的极限了。
也因为这种极限状态,几乎注定了韩浩、共昭两个人之中必然有一个会晋升一营军司马。北军五校的军司马,不出大的反复,五年内必定能位列两千石。
对这两个人来,想维持真正的友谊十分困难,眼前二进一局面已经形成,成功的那个必然能领先另一个三五年的时间,一步先步步先,后者很难追平。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机会属于共昭,因为共昭是汝南豪强出身,是追随魏越最老的一个人,而共昭正值壮年,晋升军司马不存在资历、年级问题。
而韩浩的劣势和优势也是明显的,韩浩的劣势在于出身上等寒门,虽然经历过完整的教育,但宗族力量有限;优势则在于韩浩是正统的北军三河系军官,出身河内骑士营的韩浩在北军、各军之中都能遇到曾经一同在河内骑士营服役的袍泽。
比如转回陈留的校尉赵宠,作乱河内、上党的黑山军将领张晟,以及郝萌这些人都是韩浩曾经的袍泽。
眼前二进一的局面形成,对魏越来是很不利的,除非是二进二、三进二或四进二。五校军司马,已不是魏越所能控制的了,眼前局势稳定旧时主从关系尚能起到羁縻作用,可一到大乱发生后,看看各处的口径,都变成了‘明主择臣而用,贤良亦择主而事’。
旧有的恩主、门生、故吏关系会被大****冲刷,其约束效力源于中枢稳固有序的权利,而不是口中的道德。中枢不稳四方大乱,谁还管道德不道德?
在大****中维持自己的基本盘,这是魏越必须要重视的事情。
一个基本稳定的组织,核心问题必须要确立,不能出现两个核心、三个核心。这一点上来与黄氏密切的军事合作极具风险,黄奎、黄盖都是可以替代他成为军事核心的人物。
在不计较黄氏的条件下,那么眼前韩浩、共昭之间的二进一,控制不当则会发展成一股分离力量。最糟糕的就是进步的那个没有对你心怀感激,而落选的那一个对你心怀怨恨,这样的话实在是大亏。
这不是魏越一个人遇到的问题,所有手中掌握上升渠道,手中握着一票军官的高门子弟都有这种隐患。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选择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解决办法:都不升官,继续维持原来的样子。
这样一来,对那些依附高门的军官来实在是糟糕透顶,内部、外部双重压力羁绊下,有机会晋升的军官也就不敢晋升了。结果这么一来,重要的晋升机会都落到了高门子弟身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孙坚在十年时间里在淮泗之间当县丞,就是一种大耐心支撑下的破局手段。
孙坚弱冠之年可是当过领军校尉、郡司马的人物,又是刚烈脾气,结果县丞的职位上来回调动,几乎是一种侮辱,结果孙坚忍耐下来,效仿项梁广播名声邀结豪杰之心,于是手里就有了一大帮追随他的门客、朋友。
故而孙坚在平黄巾战事中一飞冲,直接担任右路军的护军司马,全军参谋长一样的人物;打西凉叛军时,又被张温拉走做参军,实际干的就是张温的参谋长,这样的人物屡屡得到重用,那么那些追随孙坚的门客、朋友自然一个个都是功勋之士,被孙坚安插到军中也是合情合理的。
孙坚能把上升的机会弄回来,并让给自己的门客、朋友,那这些人自然更加的崇敬孙坚,使得孙坚核心地位不可动摇且越发稳固。
孙坚是破局了,手里的团队几乎是隶属于他本人,向他个人效忠,而不是孙坚靠官位获得效忠、主从名分。就如丁原,名义上吕布等一批人都是丁原征辟来的,是在他丁原领导下为朝廷效力,在明面上他与吕布等人就是上级、下级关系,主从名义建立在官职。
这种主从关系会随着官职调动而出现波动,所以又有道德上的恩主、故吏体系来做羁绊,以求深化主仆关系,从更多方面来方便上位者控制下属。
眼前,魏越缺乏时间学习孙坚,他想要破局的难度无疑更大。
如何化解韩浩、共昭二进一带来的麻烦,是魏越要着重考虑的,至于在北军中二进二……几乎不需要考虑。刘表不是泥捏的,那么多人盯着北军的控制权,这么敏感的军权问题,哪怕刘表愿意,魏越也不想惹火烧身。
与旧部的宴会自然在叙旧,展望未来的美好话题中结束,只是真正的问题需要私下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