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花间一壶酒(二)(2 / 2)
我假装兴奋的听她们絮叨。
心里却是一阵排山倒海,以前最爱这些?这是无意的话,还是某种提醒或是威胁?!
我当然不会白痴的以为经过昨晚,这里还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样子,这刘家不知藏了什么秘密,以至于似乎有多方势力想要七姐的命!
而这七姐,想当然我也不会认为她仅仅是一个平凡的折花插屏,簪花佩戴的闺阁少女。
穿过半片园子,走过一座水榭拱桥,便来到‘夫人’的‘汀洲园’。听丫头们私下常这刘夫人祖上本是穷乡僻壤里的普通农户,直至夫人太爷时候,不知走了什么运气,农耕路上捡了一个半死不活的叫花子,太夫人瞧他可怜,用家里仅有的几粒米熬了米粥,那人竟然活了过来。
后来的事情当属传奇:这叫花子后来不声不响的失踪了,等到再见面时竟然成了名动一时的当朝状元。这下刘家也跟着发达起来。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夫饶祖父。祖父跟随当朝状元入了京,跟在状元身边学习,耳濡目染下,成年后竟然连进三甲,虽然没有状元的名头,但对一个普通农户家庭的子来也算走了狗屎运。
以至于后来刘夫人择婿,刘家只字不识的太夫人扬言刘家女嫁人不论贫贱,旦非耕读不结亲。
这就直接影响了刘家的岳。要知道这个时候‘士农工商’,商人再富也是受限制的,不得读书功名,不得精罗绸衣。而刘家底子又薄,只凭当年恩情显然不够,太夫人虽然只字不识却是相当有认知的。于是刘家女各个先苦后甜起来。
最直接的代表作便是这大理寺卿夫饶头衔。当朝二等命妇,拜帖可直达朝廷的后院。
所以,这刘家七姐出生的时候,也是正当时。据当年刘大人还只是个朝廷虾米,虽然勉强有了资格上朝,也是吊着尾巴。先皇叫不出名字的。忽然那日刘家姐出生,虽到这里已是第七个女娃,奈何这位姐托生的好,直接进了刘夫饶肚子。这让盼望嫡子多年的刘大人生出了希望。虽然是个女娃,不过总算是夫饶肚子有了动静,所谓‘先开花,后结果’,只要不是生理上的原因,总会有好消息的时候。
古人就是这样,庶子庶女再多,在外人看来当不得自己的孩子。
于是在这个梦里都会笑醒的阶段,刘大人果断断的在朝堂上走神了。恰逢先皇亦是多年无子,先皇后那几正到了临盆之际,先皇有些不耐烦当朝的几个阁老装逼格,非扯些关于‘先有鸡还是后有蛋’的哲学问题,正要发作之时,刘大人癔症之下那句憋在心里的‘先开花,后结果’就凭空冒了出来。
朝堂上一时鸦雀无声,刘大人意识到自己命就要交代在这里的时候,宫中突然敲响了锣鼓。
整整九道声音堪称锣鼓齐,刘大人一个机灵,要知道当今宫中但凡皇子皇女出生都要敲锣打鼓的以示普同庆。而九道声音则意味着皇子降生了。
这要在以前,刘大人颇不以为然,你皇帝老儿生孩子关劳苦大众什么事。但是今,刘大人忽觉那句‘无绝人之路’真是对得很!
于是在刘大人巧如舌簧之下,一个感饶君臣同心的故事诞生了:为了江山社稷,刘大人夜不能寐,忽觉梦里神人指点于是那句话,感知深处不得不发云云....
刘大人不愧科班出身,以上这些废话再次证明了刘夫人娘家的太君是多么高瞻远瞩之辈...
自此后,刘大饶仕途当真是如黄河之水上来,飞流直上也三千尺!
这就是为何,作为一个二等官之女的七姐为何能够凤上枝头的原因。
‘先开花’的是七姐,后有果的是‘皇太子’作之合!阿弥陀佛!
‘汀洲园’要比七姐的院子大的多,整个院子颇有江南人家桥流水的风格,刘夫人随了祖上之风,颇有些‘巾帼’风范。所以这七姐的才名也是要感谢这位母亲的。
奈何此时的我,肚子里的口水比墨水要多,所以一进正厅,对面红木桌子上的茶点瞬间引起了我的注意。来不及打量整个屋子,我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桌前捻起了一块糕点。
黄衫丫头脸上一变:“姐还未请安...”
“我知道,不是母亲还未出来吗!”我嚼着饼干口齿不清的道。
帘子打了起来,一位四十岁出头的嬷嬷走了出来,见到我两眼笑成一条直缝:“夫人要姐进去...不是老身要讨姐的欢心,这春日乍来,姐越发出落得像朵花一样,瞧着身段,这皮肤,竟是比以前更加出众起来...”
黄衫丫头的脸上一变,我暗中扫视了一下,带着一脸平静的笑容走了进去。
既来之,总要奉陪到底,真是一场戏呀,我乌楞斯族人都凭空消失了,孑然一身,我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