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周伐辽皇子归来(3)(1 / 2)
耶律明扆怔着回屋坐下,他拳紧双手。他来确有所求,可求的不过是沂国公主念着血脉之亲,给他些衣食厚待,叫他此生能不再颠沛流离。他虽在野,却也知道,自堂叔耶律璟上位后,对父皇的旧臣们屡屡打压陷害,而叔父耶律娄国早些年便被无情诛杀。
以至于他懂事后,并不敢将自己的神圣血脉曝露于人前。他从未想过归宗,他只想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活着……
此时,韩德让已着俱甲引余下护卫及家丁披甲出府,控制幽州城门,以防细作为内应。若萧思温回兵时进不了城门,大家可都得成为周兵刀下的怨魂。
及至城门处,韩德让执萧思温契符,以萧思温之名,传令将城门郎将、副将收押,并撤换一众城门郎。
而城门郎将知萧思温并未归城,本是起疑,但见契符在,军令如山,又不得不从。可若从了,自己那一家老小可活不得。他心生惧怕,心一横,索性挺枪直向韩德让突刺而去。
韩德让临机反应,瞬时移身躲避,抡起铁骨朵猛砸城门郎将颅脑,震得城门郎将脑瓜嗡嗡。不待城他回枪再打,家丁们一队举盾将韩德让护住,一队举长枪齐刺城门郎将。
见城门守军反迹已显,护卫家丁各举盾、张弓、挺枪相互配合着向城门守军发动进攻。这一队虽是护卫家丁,但却是公主府的私卫,甲胄倒比城门守军还精良些。
为收拢人心,韩德让喝令道:“只拿贼,余众缴械不杀!”
闻得此令,城门守军纷纷弃械蹲下示良,而一众叛逆边阻击边退走。恰此时,耶律明扆领来一队囚徒接应,当下与韩德让合兵,将一众叛逆剿灭。
待叛乱镇压,韩德让又以萧思温授令之名义,将所释囚徒,编入守城军部。又拿出萧思温所授契符,以萧思温及沂国公主名义将幽州各部官员及家属聚集留守司监管、保护。一则防内应传递消息;二则防细作滋事;三则防重要官吏被谍子各个击破。
之后,由留守司之名出告,号百姓、囚徒守城,若退周军,囚徒无罪;奴隶、贱民具脱籍为良;庶人则免税两年;杀敌有功者奖田产。又将不可靠商贾、名士拘押控制,而后,登城布防。
厚利之下,百姓、囚徒纷纷踊跃参战。这倒叫耶律明扆见着不免打心眼里崇慕。不想这韩德让比自己大不得几岁,却能运筹帷幄,三下五除二便将乱成一锅粥的南京城整肃得有条不紊,俨然大将之风。
未几日,萧思温果领残兵回城。
萧思温在视完城防后,即与韩德让一道回府,此番过来可算是惊险重重,就算只是领命去走个过场,只接了一战,也是被杀得人仰马翻。纳韩德让“败即走”之言,他也未做纠缠,旋即折返。而那周军也没怎么追他,反是一路受降,忙得不亦乐乎,也正因此,他才有那空隙引兵逃回来。
萧思温一边卸甲,一边感激道:“幸世侄在,否则……唉……”叹息一气,越发觉得南京留守这活他是干不下来了。
韩德让则拧一把脸帕递给萧思温,关切道:“陛下可发兵了?”
萧思温接过脸帕,在脸上擦擦,埋怨道:“发兵?哼!吾只欲知其醒否?!”
萧思温咬牙抱怨,他本就不擅长行军打仗,眼下周军就要围上幽州了,可朝中援军竟连个响动都没有,怎叫人不气急?
萧思温思付一下,自语道:“不成,吾需上表请帝亲征,否则,咱爷俩今次非身死幽州不可。”说着,他转到书桌前,提笔疾书,而后随战报一同传至捺钵。
因萧思温战败引军遁走的消息传开,益津关守将钟廷晖以城降。未几日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降;瀛州刺史**晖也以本城归顺。周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接连收取了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战报传至捺钵,举朝震惊。一班臣工聚于朝堂,七嘴八舌、焦急万分,而龙座之上仍是空悬,这番情景真叫耶律屋质无话可说。直道这契丹建国不易,屡遭内乱外战,奈何不出一位圣明之主,难道契丹只建国四十余年便就要做了那昙花一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