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四十万担(2 / 2)
但让她吃惊的是,她会看到这种场面。
那吹箫的人,双眼低垂,他只在看着自己的箫。
箫音低柔,但里面有着一种别样的肃杀,也有一种别样的柔情。
他留着一头很长的发,似乎几天都没有梳理了,就这么在旷野的风中散乱着。
于是他的箫音,就与那发纠缠在一起。
吴青莲看着看着,不知怎么,就有一种十九年来从不曾被触动的情怀,在心中慢慢迷漫开来。
而身外,是如此凄然与黑迷的一个夜。
那个吹箫的人,嘴唇忽离开了那箫,他的声音,也低柔如发自空竹。
“你们也和那四十万担粮草有关。”
他轻叹着说。
他的声音很低,似乎说得,很用心,很仔细。
“四十万担从关中解来的粮草,你们知道它有着多大的关连、多大的干系吗?关中疲敝,民生潦倒,你们可知道,这四十万担粮草筹积起来要多长的时间,又有多么的不易!”
“这可是送去碎叶城给那里七万大军越春的粮草,是筹建北庭都护府的保命粮草,是七万大军的祈盼。没有它,整个关外,可能就不会再是汉家河山,突厥之势,将会复盛,三十年来朝廷辛苦建立起来的昆仑屏障,也将转眼间化为梦幻。”
“东突厥的铁骑,将会再度南下,肆虐边关,揉令百姓,而你们...就这么轻易地把它劫了,可这些,你们知道吗?”
他的左肩已伤,袍子上有一抹暗褐的痕迹,但他略不在意。
他似乎只在意着自己嘴里的话:
“尤其,你们不该为了逼我现身,就出手杀这十几个无辜的牧民,他们又与这事有何相关?四十万担粮草,从长安出发,运至高台镇外红柳园,就这么被劫了。”
“粮草分为三批,第一匹十五万担,第二批一共十五万担,第三批是十万担。你们怕人惊觉,先放过了头两批,在红柳园劫下了第三批。”
“然后打算追上去劫夺第二批,没想到会有人比你们还先动手,出手把第二批在哥家沙窝一带劫了,不过,他这样也正合你们的意。”
“你们于是有了嫁祸的籍口,正好把一切都推在祁连山五义的首领韩商严的身上,上报朝廷,要朝廷给粮给马,做为围剿韩商严的辎重。你们没有觉得...这太过份了吗!?”
他口里静静地说着,声音里似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无奈的疲重。
“现在,你们,到底是谁,可以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