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白军官学校(六)(2 / 2)
随后几天,陈远宏又细分了个科目。
分为步、骑、炮、工、辎重五科。
教官和各科队长也多提拔学员中的优秀人员担任。
按各自的专长编队,分别进行教育训练。
队长为少校级,担任生活管理和本兵科的术科教练。
军事教程由中校教官担任;技术课为指挥,行军路线,安营扎寨、劈刺、队列训练、武术等。
由技术教官,一般是上尉担任,另有技术助教辅助技术训练。
随后对学生编队做了一次改革,各兵种混合编队,一般的军事课和生活管理均在混合队。
专科训练除外,队长提为中校级,伙食也改为连队办理。
骑兵和辎重科由骑兵科队长兼管,减少了兵种负责人,军事教官由中校降为少校。
课堂教育,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
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三刻钟,也就是后世的四十五分钟一堂课。
普通知识和各种方言,各个国家的语言是辅助教育,聘文职教员担任,以充实学生的军事知识,为逐步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
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
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面联合演习。
陈远宏花大价钱买了六百把鲁密铳。
鲁密铳是中国在明朝时期,由杰出火器研制家赵士桢所发明的一种火绳枪,原型是土耳其鲁密国。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改进型。
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
鲁密铳约重七八斤,有的六斤,约长六七尺,发射的机关在床里。
捏一下就掉,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
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没瞄准时手不能动,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
它比倭人的鸟枪还好使,用药四钱,铅弹三钱。
鲁密铳是一种比鸟嘴铳射程更远的火绳枪。
这种铳加长了枪管(4尺5寸),重量略大于鸟铳(6―8斤),射程远大约150米,威力大,在结构上更优于鸟嘴铳。
故《武备志》说:“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赵士祯同时还研制出当时最先进的燧发枪;掣电铳和迅雷铳,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
这些新式火器只有等到赵士祯的儿子和另外一批大家的到来,改进它的不足之处,陈远宏相信他们会带来革命性的飞跃。
实弹射击有打靶场,乘马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爆破演习则选择不致造成危害的场所。
辅助术科如行军路线,安营扎寨、劈刺、队列训练、武术等,都有专业教官,在大广场进行。
同时陈远宏把热气球和望远镜也整出来了,这些器械操演校也在大广场上同时进行。
这些训练每课多为一小时,正式出操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至少用半天的时间,科目复杂且远离学校时,则增加到一至数日。
大演习还携带帐蓬、炊具,在演习地组织宿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