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2 / 2)
心学之一的泰州学派何心隐猛烈抨击皇帝,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观点,他开始疯狂的批孔批孟,宣传无政府主义,乌托邦主义,他于万历七年(一五七九)被捕,死于湖广巡抚王之垣的乱棒之下。
另一个人物就是李贽,李贽的思想主张极具批判性,和传统不符甚至相对,这也是他常被认为离经叛道以及最后被捕入狱的原因。
他批判的对象有:一,儒家学说。他贬低甚至否定孔子和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所以不用向圣人学习,更加没有必要以他们的是非观作为自己的标准。
这一主张本质上就是在崇尚个性,二,封建礼教,他抨击封建礼教对思想的禁锢,尤其为受压迫的妇女鸣不平。
为此,他时常痛斥那些维护封建礼教的人,指责他们是假道学,是伪君子。三,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
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
“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焚书·答耿司寇》)。
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
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候》)。
李贽对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谓一针见血,句句中的。
明中叶以后的社会思想文化状况,完全证实了这一点,由于涌入城里面的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工商业空前繁盛,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而这些人在工作之余,带动了城里面的消费,各种娱乐活动,书刊,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画本儿金瓶梅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和金瓶梅一类同样的黄色话本,受到空前的欢迎,这应该就是后世小黄文的前身,各种淫词艳曲,风靡一时,小黄文儿堂而皇之的大卖特卖,而官府也是放任自流,你们爱咋整咋整。
加上泰州学派的何心隐和李贽全天下巡回演讲,批孔批孟,他们的口号就是打倒三纲五常,打倒假道学,打倒一切权威,藐视一切规则!
朱元璋所定下来的各种规矩彻底废了,城里面的人开始标新立异,市井里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男扮女装女扮男装,什么相公兔儿爷,搞基,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市井百姓也见怪不怪了。
男扮女装女扮男装还好,更好玩的是,一些人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裸奔,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群体性的事件,市井百姓也麻木了,比现在美国欧洲还要开放,这尼玛还叫封建社会吗?
礼教崩溃了,姓解放在当时的社会上是属于潮流,按照小说话本的描写,和离之家比比皆是,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道德水平直线下降。
听到这里,陈远宏差点笑破了肚皮,这真尼玛是一个奇葩的年代,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是读书人的鼓动教唆,官府职能部门的放任自流,皇帝的无视,造就了这样一种情况,陈远宏甚至都有点怀疑这是读书人的阴谋。
这就是一个比后世小政府还要超前的无政府,既然这样乱来,那就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外国的谚语不是讲过吗?上帝要让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这是大明帝国最后的余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