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无尽的思念(2 / 2)
云天楼和顾氏布庄的生意越来越好,都开了几家分号。他们的生活和往常一样地平静。
李治患风眩症愈加严重,他私下召宰相郝处俊等几位近臣商议,他问道:“如今朕的身体是大不如前了,你们说若朕禅位给天后,将朝政全权交由天后如何?”
几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实他们都觉得禅位给武则天不可取,可出忌惮武则天,都不敢说出来。
这时郝处俊劝谏道:“倘若陛下禅位给了天后,那将来这李家的天下岂不是要姓武了?”
李治仔细想了想,觉得郝处俊说的有道理,他说道:“嗯,你们都退下吧!此事不必再议。”
贺兰敏之背着包袱来到云天楼,李云霄问道:“何方,你这是……”
“李云霄,潇潇,我决定离开杭州,顾氏布庄就交给你们了。”
武潇潇问道:“表哥,你真的想好了吗?”
“嗯,所有的房契和地契,晚些时候凌致会送过来。”
李云霄说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们也不再说什么了。顾氏布庄你可以放心地交给我们。”
“多谢。”贺兰敏之起身准备离开,他又说了一句:“后会无期。”
贺兰敏之的腰间挂着胭脂扣,他带着相思引还有一笔钱便隐居山林了。
武则天得知李治要禅位一事被郝处俊劝谏后,她吩咐道:“武团儿,你即刻去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还有传本宫密令,让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
“是。”
武则天在她的政治道路上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她让那些文人参与朝政,目的就是要分割宰相的权力。
李廉逃不过悲惨的命运。
仪凤元年(公元六七六年),武则天诬告李廉贪赃受贿,将他降封为鄱阳郡王,削减其三分之二的食邑,在袁州安置。
仪凤二年(公元六七七年),将李廉禁锢终身,改迁到岳州安置。
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武则天上表请求赦免李廉之罪,改任岳州刺史,但仍不许朝见李治。
弘道元年(公元六八三年),唐高宗李治在东都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宣布遗诏:“七天装在灵柩内,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以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
天授元年(公元六九零年),武承嗣(武则天的侄子之一)指使周兴罗织罪名诬告李廉与其兄泽王李上金谋反,武则天下诏勒令二人进京。
仲夏,李廉刚到长安城南的龙门驿,便被缢杀而死,时年四十三岁,武则天下令以庶人礼节安葬李廉。
天授元年(公元六九零年),武则天于九月九日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