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朝争5(1 / 2)
话虽如此说,李贤其实也是心里没底,连对李秉、白圭、王竑三人的廷推,都让朱祁镇给叫停了,现在都过去了几个月,此事仍是扑朔迷离,谁敢确定究竟会如何?
“眼见就入冬了,正是北虏频繁南侵的时候,若是此时能够确定人选,倒也是个利好。”王复缓缓的说道,心里也是腹诽朱祁镇,真不知道这位是怎么想的,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给个准信,再这么拖下去,搞的朝廷上下人心浮动,可就得不偿失了。
本来议论此事的人不多,但随着朱祁镇将各种举荐、自荐的折子留中之后,什么样的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
别说王复,就连李贤都不知道朱祁镇是怎么想的,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给个准信,大家也好做准备不是。
现在倒是好,几乎有关系没关系的人都掺和进来了,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都想着一步登天,倒是几个真有资格的,反而不动如山。
比如李秉,此公仍安居曹县老家,莳花种草,耕读自得,丝毫没有来京活动活动的意思。白圭现在仍是通政使,也表现的毫不萦怀。王竑客居京师,按说是最应该走动一番的,因为他是三人中希望最小的,谁让他当年带头在朝堂上打死了马顺,朱祁镇能对他有个好印象才怪呢。
这三位一个个稳坐钓鱼台,仿佛此事与他们半分关系都没有一样,的确令人佩服。
倒是几位有点希望的武臣,有些举止失措,或许他们自己知道与李秉等人比,他们的优势不大,论知兵,这三位不比他们差;但论民政,武臣可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文官的。
出将入相这种事情,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形容词了。就算是李秉等人,也不敢说自己出将入相,最多也只是比普通的文官多通晓一点军事罢了。
别说和古之名将相比,就算跟当朝的武臣们比比,也不占什么优势,矮子里面拔将军而已。只所以让文官为主,武臣为辅,主要还是民政问题,武臣对于处理民政,真的是不擅长。
所以,也不能说武臣地位降低,完全是因为文官打压,你自己不争气,也怨不得别人,当然,大势就是如此,没啥好抱怨的。可以说是文武分工更加明确后,造成的结果,这是政府职能更加精细化的结果,算是历史大势,非人力所能阻挡。
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不论是对于国家而言,还是对于企业而言,都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武臣之中,最有希望的就是郭登与孙镗,但郭登与王竑都一样,恶了朱祁镇,当年朱祁镇叫门的时候,被郭登给拒之门外,朱祁镇复辟后,没追着郭登算旧账,但也因“老病”之名,被朱祁镇召回朝中,掌中军都督府、京营。
在一干武臣中,石亨、郭登是其中的佼佼者,与石亨不同的是,郭登素有文名,乃是当时较为有名的诗人。镇守大同大半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至于孙镗,他可是参与了夺门的“功臣”,不过与曹、石走的没那么近,也不像曹、石等人一般跋扈,算是心里有数的主儿。
论军事才能,他肯定不如郭登,但作战勇猛,这便足够了。
至于爱钱,除了少数几位,那个当官的不喜欢钱,倒也没人拿着这个说事儿,站不住脚啊,大家都爱钱,万一你前脚说人家,后脚自己被爆了,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家都是有底线的人,除非是鱼死网破,否则,不会主动暴雷的,对大多数大明朝的官员而言,暴别人就是暴自己。
朝廷的纷纷扰扰与张璟无关,他此时正在调兵遣将,应对毛里孩可能的入侵。无定河、窟野河、榆溪河三条黄河支流的河道,是张璟主要的防守方向。
延绥一代地势险要,多是山地,高低不平,唯有沿着河道走,才会一马平川,只有榆林一带地势较为平坦、辽阔。
所以,张璟防守的重点自然也在这几个地方。
根据张璟的估计,毛里孩只要不傻的话,就只能在这几条路线中选一条南下,至于分兵,张璟不认为毛里孩有这么大的胆子。
兵力优势明显在大明这边,毛里孩要是连这点军事常识都没有,也不能与孛来一起,分掌鞑靼的大权,后来更是杀了孛来,独掌大权。
在延绥各地坚壁清野的情况下,毛里孩即使突破了延绥防线,也抢不了太多东西,城池他们无力攻打,而百姓和粮食都在城池里面,他们能抢什么?
就算是神木、府谷那样仅有千余人的小县城,也不是此时的毛里孩能够攻打下来的。
所以,毛里孩的选择几乎只有榆林。
既然明知道抢不到东西,毛里孩为什么还来?这不是做无用功,甚至送死嘛。
各有各的考虑吧,不抢,什么都没有,还会让依附于他的部族离心离德。而来大明转一圈的话,既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还能消耗那些不听话的部族的有生力量,何乐而不为呢。
北虏内部混乱更甚,不文少礼,唯利是图说的就是他们,毛里孩作为部落首领,当然得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南侵就是必然的选择了,否则,他怎么有理由消耗反对他的部落的有生力量?
边墙修筑起来之后,延绥镇的防守压力几乎全部在榆林。新修筑的娱乐城虽算不上坚城,却也不是毛里孩随随便便就能攻破的。
对于神木、府谷两县,张璟是打算撤掉的,全部并入吴堡县,只因这两地太靠近前线,现在榆林筑城、边墙修筑后,这两县受到的防守压力才算减少了许多。换了以前,这两处可是鞑贼南侵的重灾区。
两个县加起来几千人,在哪儿不能安置?但朝廷却一直不曾允准,张璟也没办法,只能在这两县多安排士兵,算是防患于未然吧。
否则,百姓们不堪其扰,都往北面跑,咋办?
罪犯充军为何很少让他们到北方边境来实边?不就是怕人都跑了么。至于迁移流民至此,更是无稽之谈,若是没有完善、强力的管理体系,哪能留得住人?早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鞑贼若来,定教他有来无回!”孙琦哈哈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