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边墙13(2 / 2)
第二天一早,张璟派亲兵把张楷老先生送回了绥德城,老先生回去谋划大事去了,而张璟则继续督修边墙,此事他插不上手,只能被动的等待结果。
绥德城,巡抚府,书房中,张楷正在誊写奏章,然后便送往京师。
陪伴张楷多年的老仆张忠端着茶,放在了张楷桌上,却久久未曾退下。
张楷抬头,看向陪伴自己数十年、已如家人一般的老仆,笑道,“有什么话便说,你我还需客套作甚?”
“老爷此举是否过于冒险了?”张忠有些迟疑,虽然张楷不把自己当外人,而自己也真不是什么外人,但这等大事,按理说,是没有他说话的余地的,但他又着实担心张楷,别看他只是一介家仆,但跟着张楷走南闯北多年,当年张楷福建平叛时,他更是亲自上过战场。
获得的战功多了不敢说,起码也能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挣个正经的出身。
“你多虑了,”张楷闻言一笑,“我已是风烛残年,后事总得托付下,”说到这里,张楷端起茶杯,一边叹了口气,“公厚是什么样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指望他传承家业?”
“所幸昺哥儿是个读书种子,”张楷对自己这个长孙甚为满意,自小便亲自带在身边,对他更是寄予厚望,“可惜,昺哥儿的脾性乖异,小小年纪,便已执拗异常,若无人照应,别说于官场立足……”
张忠闻言,倒也不好多说什么了,正如张楷所言,张昺的性子,过于乖异,便是踏足仕途,也会在有意无意间,处处树敌,这样的人,你指望他有多大成就?能够善终就算不错了。
“那也不必选这位张总戎吧?”张忠并不赞同张楷的选择,“他乃武臣,文武殊途,老爷你就算为他谋划万全,他转了文官,又能如何?寸步难行,又如何能够照顾昺哥儿?”
“除了张怀瑾,老夫又能托付于何人?”张楷反问。
张忠不由无言以对,张楷这大半辈子,以清高、耿介闻名,与那些卖直邀名之人可不同,这位是真的两袖清风,而且又以文名着称当世。
天生便与朝中绝大部分人格格不入,这样的人物,能入他法眼的,又能有几人?
若非遇上张璟,老先生都打算放任自流了,只要德行不亏,自己的儿孙,是荣华富贵,还是一贫如洗,又有何异?
张璟的出现,让他有了选择的余地,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再清高自持,也希望其后子孙以尊显,而非碌碌无为,泯于众人。
天顺二年,四月二五日,张楷一封奏章发往兵部,暂掌本部事的兵部左侍郎王复不敢擅专,拿着奏章急忙三火的去找李贤去了。
他与李贤交好,而李贤又是首辅,这等大事,王复自然要去找李贤拿主意。
“初阳,何事如此惊慌?”李贤正在值房票拟,见王复气喘吁吁的样子,不由笑着问道。
“唉,”王复叹气,“老先生,大事,大事矣!”说着把张楷的奏章递给李贤,“老先生自己看,便知学生为何惊慌了。”
李贤不由一愣,接过王复递来的奏章,“哦,张式之的奏章,他巡抚延绥,延绥并无大事发生吧?”
“以前没有,现在有了,”王复苦笑道,“老先生还是先看奏章。”
“这……”看完奏章后的李贤半晌无言,此事过于敏感,三边总制,一个前所未有的职位,但却又不得不说张楷说的对,若是由人总督陕西军务,令行一致,的确会省掉许多麻烦;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但那点缺点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是,这个提议在此时有些不合时宜啊!李贤皱眉沉思,想着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此时曹、石一党势大,若是朝廷开始讨论这份奏章的可行性,那么这个三边总制势必会令曹、石一党所觊觎!
但问题是,曹、石已然势大难制,若是再让他们的权势无休止的膨胀下去,于朝廷而言,绝非什么好事!
“要不下官驳回?”王复见李贤皱眉不语,脸上就差写上“麻烦”俩字了,不由小声提议道。
李贤苦笑一声,叹道,“此议怕是早已传的满城风雨了,由不得初阳你了呀。”
“这……”王复脸色一苦,曹、石一党手眼通天,一封奏章而已,他们想要知道,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唉,风波又起啊。”李贤忍不住摇头苦笑,曹、石一党势大,压制的以他为首的文官们几乎抬不起头来,若非必要,李贤绝不愿意此时便与曹、石一党发生激烈的碰撞。
对付曹、石之流,他在心里早就有了谋划,不过是一个“等”字,若是此时便与这一党爆发冲突,于他的大计不合。
但三边总制一职又是何等重要!难道还能真的眼睁睁的看着曹、石一党将此要职收入囊中不成?
“此事初阳正常上报即可。”李贤沉吟半晌,最终决定后发制人,此时以自己为首的文官实力不占优,没有试错的空间,只能先等曹、石一党出招,然后再见招拆招,根据对方的布置,再去做有效的应对。
王复离开后,李贤略显疲惫的揉揉太阳穴,多事之秋,多事之秋,曹、石等辈跋扈嚣张,特别是某些勋戚,本来便是无恶不作,鱼肉百姓的主儿,如今大功加身,行事越发的肆无忌惮,民间已是怨声载道,沸反盈天。
他作为首辅,按理说应该坚决的打击这些不法勋戚,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他倒是有心打击不法,但朱祁镇得听啊!
这且不言,勋戚行不法之事,影响的不过是府县之地罢了,所凭仗的也只是皇家的恩遇,真到了那一天,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罢了。
现在的问题是,曹、石二人于朝中大肆安插亲信,培植党羽,妄图操控朝政。李贤作为首辅,当然不能容忍,否则,要他这个首辅干嘛?
这才是彼此间的主要矛盾。
只是因为曹、石势大,以李贤为首的文官不与他们正面相抗罢了,所以,朝廷上下,看起来还是一团和气,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