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宋雄起进行时(2 / 2)
元首对国家政事的想法虽然依旧很重要,可元首身后的秘书团,幕僚团给出的意见同样十分重要,甚至于秘术团和幕僚团指定的政策才是这个国家细致条款,而元首只是作为一个大方向的把控。而国家政策的决定离不开大政客,大商人的意见。
总之,等到政策出台,绝对是一个基于国家利益的,多方面妥协的,稳妥可行的上升方案。
甚至于元首也不是自由的,不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一切决策的根本取决于本国的根本利益,然后便是基于利益最大化所进行的数据调查,当然也会有左右为难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便是元首进行抉择的时候,而下面的大政客,大商人则选择站队。
对了,飞黄腾达。
错了,跌落深渊。
刺了抉择,需要的往往是跳脱于时代本身局限性的眼光,所以,能站在一国之巅的男人或者女人,往都是不简单的。
尤其是陆渊前身地球所处时代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相比于此时信息传递以及时代变化的惰性,当下的政治体系重组不需要那么复杂,哪怕只是依葫芦画瓢都能够组建出一套更加高效的政事管理机构,在加上陆渊给予的“黑科技”,那就更厉害了。
所以,在赵佶所册封的一系列官衔中,陆渊最看重的其实是“太庙司”。
因为这日后将会是大宋的血脉和神经。
更是大宋的眼目!
太庙所立之处,便是皇宋眼目所及之处。
当赵佶听说太庙将有如此大用的时候,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而一个跨越空间超越时间的监察通讯机构的意义……何须陆渊赘言?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蠢的,他们在听到这消息的一瞬间就明白。
地方士绅,死定了。
太庙司的建立,将会从上而下将大宋拧成一股绳,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从现在开始了。
陆渊集权是为了行政体系的效率,古代皇帝耳目有限,更怕武将割地称王,所以在武官体系上加上重重限制,先从权上限制,再从财上限制,最后甚至从官职上限制,宋朝普遍都有官职不对差遣的事情。
领着四品臣的俸禄执掌政事堂差遣这种事例都时常发生,更不要说兵不知将,将不认兵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故了。
而有了太庙司……
官僚体系大改革也迫在眉睫,一场自上而下的地震从大宋中枢东京辐射向全国,虽然太庙司还在设计组建中,然而削减臃肿的官僚行政体系这件事,章惇已经在负责了,从此之后,职差合一,一地当中将不会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职位。
至于如何设计新的职位,陆渊也在其中给予了充分的意见。
他以太庙司集权中央,加快了官僚行政的效率,却绝不会愿意看到一国之权柄被抓在一个人的手中。
所以,太庙司官吏只有监察万民,整理情报的权限。
审判裁决之权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