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神童(1 / 2)
原庄村学建好以后,村里学问最好的原德堃被族人推荐当了先生。可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原德堃自己了解自己,在原庄这一亩三分地上,自己确实算得上学问“最好”,但这个最好到底有多好,却只有自己知道。
加之自己对教书育人是半点儿经验也没有,平时在村里写写春联儿记记帐,自己还算能驾驭得了,让自己向孩子们传道授业,时间短了还有可能蒙混过去,可时间一长,保准得跌帮露底儿,自己出了洋相丢了人不说,耽误了孩子们学习正确的知识,自己就造了大孽。
在这种心理作祟下,原德堃从第一天教这些孩子认字开始,心里就患得患失,生怕自己教错了孩子们知识,到时候丢人现眼落埋怨,里里外外不是人。
可没过几天,原德堃就彻底放下了这些思想包袱,原因是原德堃找到了教好学生的方法。
事情要从头儿开始说起。
这几年连年丰收,家家户户有了积蓄,所以人们开始重视学问,原庄今年重启村学,村里能自理了生活却还不能去地里劳作的孩子们,基本都到了学堂里念书,年龄都在六到十一二岁之间。可这中间偏偏出了个意外,三岁半的原泽海也被家里送到了学堂。
开始的时候,原德堃认为原泽海虽然个头儿和别的孩子一般高,但毕竟是三岁的孩子,心智一定达不到六岁以上儿童的水平。
可没过几天,原德堃发现自己错了。
首先是,原德堃发现原泽海这孩子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什么样的文章,只要打眼前一过,保准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
可背诵出来不一定能理解里边的意思吧?原德堃很快发现自己又错了。
带着这个问题,原德堃故意在课堂上多次提问原泽海相关知识,这一问不要紧,把原德堃惊了个目瞪口呆。无论自己提出什么问题,原泽海都能正确地解释其中的含义,而且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就不得了了。
自己辛辛苦苦,搜肠刮肚地为学生们准备的“教材”,别的孩子连第一页上面的字还没有认全,可原泽海不到三天,就把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吃了个透。而且讲解起文章中的内容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自己讲半天学生们不懂得东西,让原泽海一讲,所有学生秒懂,这就更不得了了。
自己家族里出了个神童啊!!
这个发现让原德堃高兴地不得了。自己家里出了神童,将给家族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先不说,就眼下把自己发愁的事情解决掉,就是头功一件啊!
于是,从第四天开始,原德堃无论是让学生们背诵课文也好,给孩子们讲解课文中的意思也罢,都想方设法地引导原泽海出来代替自己“传道受业”。
别说,产生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所有学生在原泽海的带动下,学业那是突飞猛进,自己准备半年内教会孩子们的东西,不到一个月,所有孩子都学会了。
这下,原德堃又犯难了,自己就这点儿水平,再让自己去搜肠刮肚编教材,把肚子里的肠子刮出来也没办法了啊!
于是,原德堃悄悄找族长原仁贵把情况一说,八十二岁的老族长听了,也开始犯愁了。
能让族里的孩子们学好知识,那是件功在千秋的好事啊!可作为族长的自己知道,原庄平原被封印了几百年,一只鸟儿都飞不出去。就算自己掌握着阵法中枢,可也是只能进不能出,到哪里给孩子们找更好的教材去啊?
愁的实在没办法了,灵机一动想出个馊主意。原泽海不是神童吗?那把这个任务交给他试试咋样?想到这儿自己都觉得脸红,哎!还真是馊主意,让一个三岁半的小孩子想办法解决教材的问题,亏自己也能想得出来。
可眼下也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啊!反反复复地犹豫了好几天,最后决定叫来原泽海问问,试探一下这个小家伙,究竟有没有办法解决当前的难题,能行更好,不行自己再想其他办法。
于是,带着试一试的态度,老族长让人把原泽海叫来,试探着看看原泽海有没有这方面的本事。自己云山雾罩,七绕八绕地说了好半天,原泽海只说了四个字“我试试吧”。
说是试试,其实原泽海一点儿都不用试。不说自己前世教了一辈子书,肚子里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英语各门儿学科的知识装了满满一肚子。就说这几年自己不断地往外跑,也不单单是只收集了些生活物资啊,自己把大夏国大楚国两个国家的所有书籍都收集了个遍,在空间里分门别类地排放在几百个大屋子里,其中涉及到修炼功法的书籍就不下百万册,教授一点儿基础知识给自己的族人们,那是一点儿问题也不会有。
另外,这段时间原泽海在和伙伴儿们学习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绝妙之处,那就是,自己用神识笼罩住教室里的所有学生的时候,这些学生好像学什么东西都特别的快。
发现了自己的这个能力后,原泽海用好几种方法进行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