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谋取海贸巨利,许都魄力不足(1 / 2)
熊文灿正是尝到了当年招安郑芝龙的甜头,被调到中原追剿流贼时也想着招安张献忠,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流贼的行事风格与海盗大为不同。
郑芝龙需要借助大明的各种货物与日本以及荷兰人贸易,所以心甘情愿当大明的顺民,并从中捞足好处。
张献忠的野心和对大明的仇恨,在长达十几年的流窜中膨胀到无法抑制,所以他降而复叛,连累熊文灿被逮捕入狱。
“海贸的巨大利益并非一直属于闽人,需知几十年前,海贸还是浙人的天下。”李毅站在浙人的角度发着感慨。
“唉,当年如果不是海商惹祸上身,导致东南沿海皆遭倭人侵袭,又怎会有今日闽人专享其利。”许都不知道李毅为何要说到这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嘉靖东南倭寇之乱,本就是因为江浙的海商勾结倭寇而起,后来戚继光和俞大猷平定倭患,大明开始禁绝海贸,片船不得下海,宁波府的双屿岛从繁荣变得萧条。
隆庆年间,因闽人走私不绝,福建巡抚许孚远奏请开放漳州月港海贸,变堵为疏,从此闽人在海贸中一枝独秀。
浙江与大明的税赋重地太近,朝廷担心放开海贸后诱发祸患,封禁之命一直不松。
此消彼长,闽人走私愈演愈烈,早就不限于月港一地,郑氏借此富可敌国。
浙江也有些穷困之徒下海为盗,但终究成不了大气候,闽人乡族情节很重,下海后大多抱团行事,浙人走私被排斥在外。
浙人往闽地走船,不但要给郑氏缴纳税金,还要随时面临海盗侵扰的危险,赔本买卖时常出现,甚至葬身鱼腹。
久而久之,浙人出海的就少了。
海贸势力的变迁无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堂之上一言可以富一地,一言也可以穷一地,这里面牵涉的激烈斗争远非表象看起来那么简单。
“福建郑氏已成气候,浙人算是自食苦果。”李毅喝了一大口茶润润嗓子,接着说道:“福建郑氏虽然把持海贸,但他们出海的货物如丝绸、棉布、瓷器……多数来自浙江,你我如果能够从中分一小杯羹,就足够成就大事了!”
“分一杯羹?这…这是虎口拔牙啊!”许都吓得了一跳,在他看来福建郑氏可不好惹。
“云阳兄莫慌,我既然这么提出来,自然有办法分羹和应付福建郑氏。”李毅说话的时候很自信,给人一种山人自有妙计的感觉。
“玉成兄如果真有办法,那我当然愿意与玉成兄合作。”许都听李毅说的动听,当然不会拒绝送上门来的好处:“只是不知这羹该如何分?”
“云阳兄可知福建郑氏获取浙江货物最常走哪条道?”
“不知!”
“他们最常走这条道!”李毅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指着图上一处说道:“我听闻浙江巡抚准备追剿浙赣闽交界处的山贼,而这些山贼主要由闽人组成,云阳兄难道还不明白这其中的机会?”
“邱凌霄父子!”许都脱口而出。
福建汀州人邱凌霄父子带着暴动山民,一直在浙赣闽三省交界地带活动,许都的白头军与他们有着联系。
“这条道路在群山环绕之中,关系着太多人的利益,不知道云阳兄是否有这个胆量?”李毅手指轻弹,等待许都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