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 大富姨家(2 / 2)
第一次吃涮羊肉就是在我姨家,才知道吃个涮羊肉那么复杂,需要准备铜锅、木炭、豆乳、麻酱、韭花、糖蒜,还有羊肉卷。才知道菜市场路边那个“电锯”是专门刨羊肉卷的。
吃的时候也不敢先动手,装做不经意的亦步亦趋,我娘挺有“刘姥姥”风采的,我没有拿“板儿”手里那个佛手。
我小心翼翼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丑,结果还是出了丑。基本套路学会后,我有点大意。我表哥放肉,刚把肉放进锅里,我就给夹了出来,放进自己碗里,我表哥一脸问我“肉还生呢?!”。
我一下子就僵住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还是我姨夫聪明,及时打圆场,说我表哥“你不懂,那样才营养价值高!”,气氛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我娘回到家后一直说涮羊肉不好吃,吃的不舒服,不如馒头、米汤、咸菜舒坦。一直说,一直说,说到我都我忘了涮羊肉是什么味的好多天后,还在说。
不单单是吃、穿,更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修养就更明显了。表哥那屋放了一柜子书,其中还有一套金边线装《资治通鉴》。
桌上还有一台精致的录音机,抽屉里是齐齐整整的一抽屉磁带。当时的磁带还没有开始流行个人专辑,都是你一首,我一首的凑满磁带A、B面,一抽屉磁带,那可不是一笔小资产。
表哥特别喜欢听《江湖行》,听了倒回来,听了倒回来一直反复。
我听的倒也还行,但是我感觉曲调太平缺乏跌宕像是念经。我更喜欢B面的一首歌,自由不羁、高亢激昂空灵通透,还有我觉的唱这个歌的人,独具才能天分极高,前途不可限量,哦!这首歌名字叫《回到拉萨》。
综上所述吧,我认为在条件好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有优势的,我不是说吃、穿、住、用、行,而是那种环境下养成的气质,坦荡沉稳从容不迫。
就说我表哥吧,其实也就比我大两岁,但他那种气场,总能让我想起三国里对鲁肃的评价,“颇有长者之风”。
由此引申一下,做父母的应尽力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这也算是父母的责任吧!如果你不能,你尽力了,你尽力了,你不能,都是好样的,在此我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