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游说百家(下)(2 / 2)
首先,他找到了道家的弟子陶然,开始慷慨陈词:“目前,各国纷争,道德沦丧,眼看秦国将一统天下,倘若有一批志同道合者,找到一个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岂不快哉?”
陶然听过宋玉的大名,见他读过《庄子》,心里大是受用,也跟着憧憬起来:“我们道家的理想,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地方,我们又何乐而不为!”
两人抵掌而谈,通宵达旦,从道家学说,一直谈到屈原的《离骚》,依然不困不倦,很快成了知己。
接下来,宋玉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在云梦泽湖边的深山里面,找到墨家的南方总部,他明显地感觉到,曾经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墨家,已然廖落了。
原来,墨家崇尚节俭和苦行,而且身体力行,上至巨子,下至弟子,都布衣简食,胼手胝足,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后来的年轻人,都受不了这个苦,不愿加入墨家,因而弟子越来越少,光景大不如前。
宋玉有心里准备,但在山边的地里,见到正在锄草的巨子张布时,还是感到有些意外。张布皮肤黢黑,身穿宽松的麻衣,脚穿草鞋,满头都是大汗,跟宋玉心目中的形象,反差实在太大。
见此,宋玉只得随乡入俗,与张布一边锄草,一边聊天。
说明来意后,张布无动于衷。宋玉只得进一步挑明,愿意提供一个地方,摒弃“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社会现状,践行墨家“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学说,并努力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张布的眼中,才大放异彩,表示愿意带着弟子加入。
说服了墨家,宋玉如释重负,毕竟墨家弟子在建房、耕种、纺织等方面,都是一把好手,如果找到了地方,他们在前期的筹建,后期的生活当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接着,宋玉来游说儒家孟子的后人孟光。没有想到的是,他从孟子的后人身上,收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