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六部食堂(2 / 2)
不是说这个州县供应某一个部门,而是可能要跑十几部门,这个部门多少多少两银子,那个部门多少多少两银子。
而且州县收上来的税收,也不能集中放到府衙,让知府给布政使司上面送过去,因为为了避免经手人过多导致贪墨,知府和布政使并没有税收的权限……
最头疼的就是给京城的税负,给京城缴纳一次实物或者白银,说不定就要跟几十个部门做交接,因为这些部门都有自己小金库。
前文有说过,几乎六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银库,而且一个地方的税负是州县的长官负责来征收,但是他们不只给户部的太仓银库交钱,还要给工部,兵部,礼部,吏部等等杂七杂八的部门交钱。
这是乞丐皇帝朱元璋想出来的法子,古代皇帝这么做,对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做出了最为严苛的限制。
所以终明一朝,也没有出现什么武将叛乱割据的情况,权知几省军政的总督,放在明末,王朝已经腐朽不堪的情况下,历史上的崇祯还能说杀就杀。
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没有形成武装割据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因为终明一朝,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后勤部门,军队和朝廷的供应来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这也是历史上明末孙传庭练兵的时候,士兵用的鸟铳做工质量不一样,总是打哑炮的原因,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出产的,做工质量根本没办法统一。
只有等到了李自成一伙人形成了气候,抛弃了大明朝的税收制度,以战养战,哪里有流民,哪里就可以东山再起。
这就是无本买卖了,不在讨论范围之类。
虽然这样的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武将专权,可是这样的制度,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行政效率了,所以朱由检一直在做一些尝试。
京营当中的思政体系,就是抄袭后世的“支部建在连上”,不然这个时期的军队,谁认识谁是皇上啊?
所有军人的身家性命,完全都是掌握在自己上一级的军官手里。
京营思政这项措施,设立的时间还很短,更多是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之后在新军中施行。
再说财政制度的改革,这个六部食堂就是第一步,如果冒然宣布将六部的小金库合并到户部,说不定就得遭到其他五部的强烈反对。
因为六部之前都是各顾各,但是这个食堂一开,支出的银两只要有一个共同的名头,以后这些共同支出的项目渐渐增多,六部的银库合并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正儿八经的国库都没有,谈什么税收制度改革都是虚妄。
书归正传。
今天已经是年末,二人本以为来食堂用餐的并不多,可是朱由检和朱由崧到了六部食堂以后,却是傻了眼。
这里用餐的官员并没有少多少人,相反相较平日好像还有所增多。
罗玉成就是来六部食堂吃饭的人之一。
只是他手里抱着一个大大的食盒,已经在食堂门口逡巡良久,天人交战,始终没有踏入。
罗玉成,字山石,工部主事,提督易州山厂,专掌御用柴炭之事。他是有资格在六部食堂二楼的“官”这个窗口吃饭的,一楼的是“吏”员们吃饭的地方。
虽然六部食堂建成之初,朱由检并没有将这个食堂给官吏们划分清楚,但是这个食堂自从投入运营之日起,前来吃饭的人们十分有默契地分开了彼此的位置。
一楼的位置大,留给了吏员们,二楼的位置高,就留给了各部的官员们。
而且原本楼上楼下吃的饭菜是一样,可是六部尚书一看,这与礼不合啊!怎能如此?官员怎么能和吏员吃一样的东西?
所以六部尚书凑到一起,从各部的小金库里面各自出了一点银子,在朱由检供应的饭菜之外,又单单给官员们霸占的二楼窗口上,硬生生的加了一个菜。
所以楼下成了三菜一汤,楼上就是四菜一汤。
罗玉成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吃饭,六部食堂刚刚出来时候,他是没有来的。
因为他不知道在这里吃饭,要不要花钱,要是花钱的话,虽然看着这里的饭食还算可口,可是这里绝不是自己可以消费的起的。
再加上工部在六部里面地位最低,他也不想来这遭别人的白眼,再加上他也刚来京城不久,之前一直在外地做知县,根本不清楚里面的门道。
因为不清楚门道,他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他可不想再吃第二次。
罗玉成现在很穷,快过年了,连给妻子孩子添置一份新衣的钱都没有。一家三口蜗居在城中一个民房里面,也没有一个佣人,就是因为不清楚京城里面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