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又一枚神格!(1 / 2)
接下里的十多天时间里。
教会内部的成员,就在原先圣教长老的带领下,
分散成为一支支传教小队。
这些传教小队往沃野北部的各个角落涌去。
争取将教会的光辉传播到沃野的每个地方。
所以这段时间里呢,萧北辰也就过的比较累。
只要是要经常降临神识,去展露一些神迹。
只有展露神迹,才能彻底让见证这一幕的人们相信神只的存在。
频繁降临神迹确实让萧北辰的神识感到非常的疲乏。
好在这半个月时间过去后,整个沃野北部也基本上都已经被教会给渗透了。
教会发动十万教众,效率就是如此的高。
而整个北部都插满了教会的旗帜后。
萧北辰的教徒数量直接翻了好几倍。
萧北辰神力转化的速度再次暴增。
暴增的效果就是,这半个月的时间,直接让萧北辰的神力等级突破了一个大等级!
【神力等级:神将初等。】
等级进入神将阶段之后,萧北辰感受到自己仿佛可以无所不能了一般。
这是他原本都想象不到的强大。
在神将级神力的灌注下,
他的浮空岛能够以之前十倍以上的速度前行。
而在选择降临下界的时候,萧北辰所能够展露的力量也更加强大了。
现在不用再担心那只九阶的魔王了。
因为就萧北辰能够降临到下界的神像虚影,就足以直接镇压那只九阶魔王。
萧北辰在得出这个结论以后,
立马便让安妮安娜开始准备带军南征之事。
魔王军团的爆发,是一次危机挑战,但同样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乱世造就英雄。
如果星辰圣教能够平复魔物动荡,那么圣教将会收获大量的名声和信仰。
这便是萧北辰现在最在意的东西。
现在只是将教义散播到沃野北部而已。
如果能够将整个比诺多沃野都变成自己教义繁衍的土壤。
那么充足的养料会让萧北辰的实力飞速增长。
神只修炼的主要材料就是信仰之力。
所以难怪神只玩家们之间的战斗,也都主要集中在下界争夺教徒上。
不过还算好,现在比诺多沃野上暂时没发现其他神只降临的迹象。
如果有的话,那么萧北辰一定不会让它渗透进来。
到时候,星辰圣教也难免要面对一场大战了。
这么想着,萧北辰突然觉得这神域的日子好像也不是那么的好过。
安妮和安娜听从萧北辰的指令,飞快地集结军团和物资。
星光淬体能够完成第二轮的,以及圣教的长老们,
都是这次南征的主力军。
现在星辰圣教在整个沃野北部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威信之高堪比两百年前圣教最昌盛的时候。
所以当星辰教会说要借用大型商船,渡过黄沙河时,
所有的领主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意。
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是怕死。
他们本来就过着非常优握的生活。
唯一能够威胁到他们的只有那魔物爆发。
现在整个比诺多,沃野都因为魔物爆发而闹得人心惶惶。
不只是水深火热的南部居民。
现在看似安然无恙的北部,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也发生魔物爆发了呢?
这段时间,星辰圣教一直在发动军团力量。
打压北部的魔物势力。
每天夜里,沃野上传来的恐怖作战动静。
都让沃野北部的人们感到两股战战。
同时也让他们对于圣教的实力更加信服了。
毕竟这两百多年以来,沃野的居民们早就养成了夜晚不得外出的认知。
但现在,星辰圣教决定以圣光击碎黑暗。
这就是星辰圣教的底气。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居民愿意信奉教会的原因。
他们知道自己的祈祷能够帮助到圣教军团以后,
每天他们一有空便会虔诚的祈祷。
这也确实能够帮到他们自己。
因为萧北辰和星辰教会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住所有的无辜生灵。
黄沙河上,常年的漫天狂风从不停歇。
只有每个二十一天,会有一次风浪减小的机会。
圣教军团正好赶着这天,乘着大型商船渡河。
一共十多条的大型商船,载着近千名教团精锐,直奔沃野南部而去。
萧北辰此时也降临了神识。
这支教会精锐军团可是星辰教会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尖端力量。
可不容有失!
所以萧北辰全程都盯着船队的运行,生怕船队会出什么问题。
顺便萧北辰也想研究研究这黄沙河到底有什么奇异之处。
没什么常年都刮着大风,这漫天的风沙又是从哪里来的?
一开始萧北辰开没有什么发现。
这也让他越发感觉到这黄沙河不一般。
因为他的神识在这黄沙河之上居然受到了抑制。
神只的神识是宛若扫描雷达一样的东西。
可以无死角地直接洞悉神识范围内的一切事务。
神识会随着神只的成长而跟着成长。
萧北辰等级提升到神将以后,他的神识范围能够笼罩方圆三四公里的范围了。
但是当他的神识跟着船队一起进入黄沙河流域,
他发现自己的神识范围莫名其妙的就只剩下方圆一公里不到的范围了。
几乎被压制到了原先的三分之一!
萧北辰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理论上来说,这领主大陆相比于神域来说是下等位面。
这个下等位面里面的物品、能量,等级应该都是先天低于神识、神力这些神域力量的。
难道这黄沙河也跟神域的某种东西有关?
还是这黄沙河真的是因为某种极其特殊的原因,才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不得不说,萧北辰对黄沙河越来越感兴趣了。
萧北辰的神识尝试像箭失一般往河水里插。
这黄沙河风浪不平,经常有商船上的人掉进河里的意外发生。
但是从来没有人能够活着再从河里爬上来。
恐怕黄沙河的秘密就在这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