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蔡伯喈(2)(2 / 2)
赵云笑道:“先生放心,家叔自黄巾之乱以来所谋未有不成,所提建议无不切中要害。卢使君此战必胜,不必担忧。”
他对赵普已经信任到了极致。
蔡邕见赵云说的确切,也就不再为卢植出征之事过于挂怀,此刻心中反倒对赵普这人颇有兴趣
“如此说来,你家叔父当真是当得起王佐之才,我倒是真想见见。”
赵云道:“不瞒先生,家叔如今在九江郡阴陵,替刘使君处理一些事务。因从吴夫人处得知先生的消息,所以特让我来吴郡拜访。”
蔡邕略有些诧异,“我与你家叔父不曾相识,他对我如此挂怀,倒是受宠若惊了。”
赵云拿出一早就备好的乐谱,双手呈上,“这是家叔为这首诗编撰的乐谱,他一直觉得有所缺憾,曾感慨唯有先生可以校正。如今我得见先生特来讨教。”
蔡邕颇通乐理,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音律大家。
焦尾琴的典故便来自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有关于焦尾琴的记载。
蔡邕吴地避难时曾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响,判断这是上佳的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古琴,音色非常美妙,因琴的尾部尾部依然有被烧焦痕迹,所以时人称他为焦尾琴。
后来,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南北朝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
后焦尾琴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他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蔡邕接过乐谱之后,先惊讶的并非曲谱,而是李白那首侠客行。
在这个时代,蔡邕之所以名扬海内,首先是因为他的经学成就以及才华,综合来说其实就是文学功底。
他自己也喜欢做诗赋,仅传世的都有四百余首,再见到侠客行的前四句“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之后,就连连赞叹。
“这诗可是你家叔父所做,当真是不同凡响啊!”
赵云正要言明这诗并非赵普所写,可蔡邕突然起身,边走边道:“我当亲自弹奏,才对得起这诗和这曲谱。”
他从内室中取出尾部仍有焦黑痕迹的焦尾琴,然后便弹奏起来。
古时的诗词其实都是可以弹唱的,甚至很多都采用的曲牌名。
如水调歌头、汉乐府等等。
赵普所做的曲谱虽然并非最适合这首侠客行,也未必比原曲更好,但就作曲的水平而言,算是很高了。
蔡邕边弹奏边吟唱。
他这种吟唱不如赵云当日放声高歌更壮怀激烈,但也别有一番韵味。
至少歌声比赵云要顺畅好听多了。
在这琴声之中,忽然有人一路小跑进了院子。
赵云听到声响,不由转头看去,只见来人是一十三四岁,很是清秀的白衣姑娘。
这姑娘与他相识。
“文昭?”他惊喜之下,不由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