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深入基层一线(1 / 2)
“张总,到了我们山谷县,一定要多呆几天啊!咱们这虽然是穷了点,但是空气是真的好啊!”
说话的是一个扶贫办工作人员,脸颊两侧通红,典型的甘州人相貌。此时他坐在副驾驶,扭过头看着后排的张益达和赵尔雅说道。
“哈哈,牛主任客气了。我们此次来,就是想考察一下甘州省的农村,看看接下来的扶贫贷款工作该怎么开展。”
张益达透过车窗,看到道路外一片连着一片的高山和荒坡,光看这地貌就知道经济为什么落后了。
“行,张总,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你。”牛科长满脸堆笑道。
牛科长名字叫牛晓军,是山谷县扶贫办的主任。
前几天他接到县里的通知,说是京城有一家估值几十亿的大金融集团公司老板会亲自带队考察他们县,开展一些扶贫贷款工作,要他全力做好接待和配合工作。
所以他今天早早的就叫上扶贫办几个工作人员开着3辆车来市里的机场等候了。
对于张益达年纪轻轻就担当大位,他还是挺好奇的,就问道:
“听说张总还是京城大学的高材生啊?那可真的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啊!”
“牛主任过奖了!
对的,我下学期就大二了!”
张益达也不做隐瞒,痛痛快快的说道。
“真了不起啊!大学生创业,企业就做到了几十亿的规模。最关键还有一颗回报社会的心。张总的社会责任感让人佩服啊!”
牛科长验证了一下信息,看来跟网上搜的资料差不多,这位最多不超过20岁。
张益达没跟牛晓军一直聊这些没营养的话,直接拉回主题,问道:
“牛主任,能跟我们说说山谷县的一些情况吗?主要产业构成,人均GDP这些。”
牛晓军觉得这个张总年轻人就是不一样,快人快语的。
以前接待的一些企业家总是装腔作势,扯这扯那的。不像这位,直奔主题,看来人家是真的想过来搞扶贫工作,所以也不做试探了。
直接开始给张益达讲起了县里的情况:
“我们山谷县有人口65万人,13个镇,2个乡,全县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
全县耕地面积125.88万亩,人均占有量1.97亩,基本农田面积101.65万亩,已建成梯田65.58万亩……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2亿元,增长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元,同比增长8.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36.8元,同比增长8.9%……
主要产的农产品有羊角辣椒……”
……
确实不容乐观,张益达自己估算了一下,人均GDP才8000元。
张益达又问道:
“牛主任,本县种植户主要是种辣椒是吧?另外还有一些麻鞋,刺绣,脊兽等手工业主?他们有没有贷款扩大经营的需求啊?”
牛晓军点点头:“对,男的都出去打工了。就一些家庭妇女在家里种点辣椒,做点麻鞋,刺绣补贴家用。
贷款需求的话要去具体走访一下农户。不过我想应该没那个必要,主要是产多了也卖不出去啊!”
张益达眉头紧锁,三农贷款不是城市的消费贷款,可以理解为创业贷款。主要就是借给农户在他们去搞种植,养殖,扩大生产的,是去赚更多钱的。
要是卖不出去货,那贷款干嘛?
几个小时后,车辆开到了县里最豪华的酒店门口。
张益达一下车,就有两个中年男子上前握手。牛晓军一番介绍,才知道是县高官H县长。
一行人浩浩荡荡上了酒楼,张益达看着一大桌子丰盛的午餐,有些皱眉,不过也不好多说什么。
酒过三巡以后,坐在张益达身旁左右两侧的县长H县高官开始大倒苦水了。
张益达知道肉戏上来了,这是要拉投资。
张益达满脸微笑道:
“申书记,吴县长,益民金服集团肯定是会在山谷县投资的。
作为一家金融集团,我们跟贵县的第一个合作就是农户贷款。
农户贷到钱了,多种植一些辣椒,搞个辣椒酱加工厂,GDP不就上来了吗?
我们集团来直接建厂是不现实的,我们既没有制造业经验,也不符合我们集团的一贯战略定位。
我们擅长的就是金融赋能,只有等农民开始有了这种自力更生,贷款扩大生产的意识后,才可能形成产业链。
有了产业链,政府就可以引导一些加工厂,制造厂落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GDP。”
吴县长苦笑道:“张总啊!我们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谁来投资加工厂,制造厂啊?没什么像样的产业,交通也不便利,哪能形成产业链啊?”
张益达沉思了几秒,看着吴县长说道:
“我们此次过来还带了一个经济考察团,稍后会对贵县的辣椒,麻鞋,刺绣,脊兽等产业进行考察,形成相关报告。
要是可行的话,会对贵县从事这几个产业的农民进行贷款发放。
我们的经济考察团都是清北高校毕业或者国外名校留学过的专家,对小微企业有很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