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只重器(2 / 2)
说完,向北寒就叫过来1个店员,取了1包纸巾过来。抽出了几张,沿着方棒槌瓶的口沿仔细地擦拭了1番。白色纸巾立马变成了黑抹布。
看着口沿里青白色的胎釉,向北寒心里1宽。
古董文玩行里的人都知道,残损器物蒙人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上油泥。在有细微冲线、微小崩釉,或者是有飞皮的地方,上1层油泥,就会弥补缺陷。看似简单,可没少让经验不足的人打眼吃亏。
经过1番擦拭,向北寒又仔细检查了1遍后,确认没有什么瑕疵后,才放心这东西不是蒙人的。
~
再确认不会失手后,向北寒才重新拿起瓶口逐1仔细观察4面的画片。
这样的瓶子都是赏器,所以画片的寓意都是非常吉祥美满的。这4面的画片分别是喜上梅梢、耄耋延年、牡丹富贵、1路连科,瓶颈处画的则是竹梅兰菊“4君子”。
从画工上看非常的细腻,从器型上看非常周正,从釉面上看也是非常规矩,完全符合康熙5彩棒槌瓶的特点。
如果这真是康熙本朝官造的东西,那可真是1件重器了,堪称国宝。
可仔细看了看底足,向北寒心里不由地大呼可惜。“大清康熙年制”6字楷书款不符合康熙本朝底款的特征。
康熙时期的瓷器底款很有意思,大致可分为有款康熙和无款康熙。而无款康熙大多还都是官窑,有款的反而是民窑。
主要原因是康熙皇帝有个忌讳,他觉得书写着“康熙”年款瓷器碎了不吉利,所以康熙早期的官窑是不写年款的。
而民谣不受这样的约束,反而写了年款。直到康熙十6年的时候,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
而康熙十9年,清廷才正式于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带有款式的御用瓷器。所以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也出现了少数篆款。
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排列方式以2行和3行排列为主。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最为着名,并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
看着底款上的字迹,以及青花发色,向北寒不由地1皱眉头,做出了判断,这是1只清光绪年仿康熙的寄托款方棒槌瓶。
心里有数了,向北寒轻轻地把瓶子重新,稳稳当当地放到了桌子上,抬头看向了对面坐着的那位大姐。
可在他眼睛上挑的1瞬间,他发现对面的大姐那双眼睛里闪出了1片极淡极淡的蓝色。
只是这1点点的颜色,让向北寒突然心生警兆。直觉告诉他这里面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