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府州炼油(1 / 2)
基隆蒸汽机厂内,智能和尚、张岩林和丁睿、周立开始三胀式蒸汽机的最后测试,普通蒸汽机已经定型,用于内河拖曳的蒸汽机不用考虑节省淡水的问题,无须用三胀式蒸汽机。
而海船则不一样,必须要考虑淡水的回收,考虑到海贸一事,吴梦放下学堂的课程,到现场来督导测试。
元日后三胀式蒸汽机的疲劳测试历经一个月,春闱也未曾停止,终于在二月二十五日正式通过,修改不少毛病后,最终定型。
吴梦感慨不已,这些图纸乃是后世成熟之产品,一个普通蒸汽机弄了大半年,三胀式蒸汽机也弄了一年,蒸汽车船在如此多工匠和学子的帮助下搞了一年才成功。
这还是有后世的车床和铣床作为母床,又有真宗皇帝大力支持,加之人多势众,若是没有这三个条件,哪怕自己是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起码得过上十余年才有可能摸索出来。
二月底,基隆船场又有三艘蒸汽车船下水试航,明州官营船场移交了十艘裸船,让台湾加装蒸汽机,但是蒸汽机厂产能相当有限。
从投产以来产出的二十多台蒸汽机,一半合格的用在车船上,一半漏气压力不达标的就用于机械厂的蒸汽化动力改造,只有机械厂的配件加快生产,蒸汽机厂才有可能满负荷生产。
机械厂缺乏合格的工匠,主要还是新招募的工匠缺乏文化知识,年龄大的手艺虽好,可接受能力差,很难改变以前的思维。
三月科举发榜后,不少学子们加入工坊,吴梦加紧对这些学子的职业培训,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学子培训后将是最好的工匠。
扬州至开封的运河如今已有三艘蒸汽船在运行,其中两艘蒸汽船各自拖动两只六百石的漕船上行,比原来快多了,另外一艘只拖一艘两百石的漕船,专司地方官府和朝廷的文书和紧急货物运送。
蒸汽车船上一半台湾水手一半三司派来的水手,台湾水手要参与秋日的出海贸易,必须在四月返回台湾。洪泽湖工坊早已组建完毕,正在加紧培训工匠与水手。
吴梦一边挂牵机械工匠的培训,又操心东平的海港,他去了几次信,叮嘱廖成杰一定要将港口建设好,基隆的石炭将运输到此储存起来,日后台湾的海贸大船可不经明州、泉州,直接在岛上加好石炭前往琼州岛或是南洋。
三月二十五日,吴梦却收到府州知州折惟忠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却是折惟忠请求吴梦帮助府州建炼油厂,并询问能否移一些府州蕃人来台湾。
吴梦看后书信不禁有些好笑,也不知晓是谁给他出的馊主意,将府州说成人间地狱,什么民不聊生,衣不蔽体云云。
吴梦哪会不知晓府州的情形,府州在黄河沿岸,水草肥美,放牧耕地原本就是好地方,哪里会有什么饿殍遍地。
他想想日后府州还是要实行流官,不妨卖个好给他罢了,至于移民还是算了,今岁有麟州的移民会陆陆续续来到,前两年一下子接受一万多灶户,到如今还未全部安置妥当。
吴梦想罢提笔给折惟忠回了一封书信,答应帮他建一座炼油厂,也会供应煤油灯,但是移民还得等上两年,这边实在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么多。
折惟忠怎么会给吴梦来信求助呢,其实他害了红眼病,眼红麟州石炭务。
却说去岁寒冬腊月里,府州下了一场大雪,府州衙署内,知州折惟忠坐在暖烘烘的煤球炉旁,他看来看去就是看煤球炉不顺眼,恶狠狠的踢了两脚。
通判在一旁笑道:“知州,有气也别向着这等死物来发,我等还不如去敲敲李知州的竹杠,弄些银钱放在公使库里来用用。”
折惟忠恨恨的说道:“我等这府州并非没有石炭,蕃人大把,朝廷为何厚此薄彼,只将麟州的蕃人送去台湾过好日子,我府州的蕃人就不是人啊,也不运府州的石炭进京,这莫不是欺我折家在朝中无人耶?”
折惟忠这段日子确实不爽的紧,自从麟州开采了石炭,赋税直线上升,麟州又在台湾的规划下弄什么煤焦油厂,用煤来提炼点灯的油,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过。以前麟州和府州是难兄难弟,大哥不说二哥,如今麟州的尾巴却翘上天了。
十月初麟府军马司召集三州的知州和兵马都监、指挥使在麟州开会,通报朝廷关于西北边境增兵的诏令。
前去开会的折惟忠到达麟州后,却见麟州城内繁华日盛,城外大兴土木建设商业街,他十分眼红,而知州李直己摇头摆尾神气的紧。
折惟忠回来后便让手下四处挖地寻找石炭,结果还真找出来不少。他高兴的给朝廷上六百里加急的奏疏,谁知朝廷仅仅回复两个字的口谕“待定”,把他给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