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信到(2 / 2)
“父亲,这里有您的一封信。”
周青睿躬身给自己的父亲行礼后,将手中韩珣写过贤王的那封书信放到书案上,然后,静立在旁。
“写给我书信?”
贤王抬头疑惑的看了周青睿一眼,他疑惑的是他的书信怎么到了周青睿手中了呢,因此,他放下手中的毛笔,接过周青睿递过来的手巾,擦了擦手,然后,拿起书案上的信封。
“好字!”
贤王看到正中写着“八贤王殿下,赐鉴。”七个极其潇洒飘逸的大字.
在周青睿焦急的目光下,贤王品鉴了片刻,这才将信封撕开,取出里面的信纸。
只不过,当贤王看到信纸上抬头的第一句话:晚辈韩珣,敬颂颐安。
贤王怎么也没有想到给他写信的人居然是韩珣,对此,他实在是感到有些意外。
贤王知道自己的二子一直和韩珣有联系,所以,他将疑惑目光转向周青睿,那意思仿佛是在询问:怎么回事?
周青睿则是朝贤王手上的书信努了努嘴,示意他自己看看就知道了,虽然,周青睿不知道信中写了什么,但是,他猜测应该是与益州相关的更加细致的描述。
贤王见此,将手中的信纸展开,片刻之后,五张书信的内容全部被贤王一一看完,只见他做回到椅子上,又将手中的书信重新读了一遍。
周青睿在他父亲的脸上没有看到太过明显的神情变化,随后,他忍不住问道:“父亲,益州的事情?”
“益州的事情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益州去年遭遇旱灾一事,贤王也曾听闻过,并就此时在一次早朝上商讨过对策。
但是,天灾是不可避免地,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尽力的善后,帮百姓度过难关,而这些事情都是有条陈的,只需要下面的官员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照做就可以。
期间,贤王记得朝廷曾经派遣过以为监察御史巡查益州赈灾的情况,而据那名从益州回来的监察御史所言,益州虽然灾情眼中,但在益州各级官员的带领下,难民都得到了妥善了安置,并无性命之忧,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
因为贤王并不是负责益州赈灾的相关官员,所以,其中的一些内情,他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想到朝廷向益州下发的大批赈灾银粮,他对那名监察御史的话也就信了七八分。
如今,照韩珣书信中所描述的看来,怕是那名监察御史的手上也不干净。
“父亲,这件事情是不是应该尽快的禀告给皇伯父?”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怎么看?当然是将那些贪赃枉法的关官员全部抓起来,还百姓一个公道。”
周青睿不理解自己父亲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因此,他就将自己的想法直言说出。
“那些难民呢?”
“难民?”
周青睿所说的固然没错,但是,惩治贪官污吏并不是那么简单,它所涉及到的是方方面面的,况且还是重灾区的贪官,因此,贤王说道:“回去写一篇益州善后的条陈给我。”
“可是,益州的事情?”
“益州的事情为父自有决断,去吧。”
“是。”
周青睿离开后,贤王又仔细的看了一遍韩珣所写的这份书信,一炷香的时间后,他整理好行装,坐马车朝皇宫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