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包产到组(2 / 2)
大家都看出来了,以后生产队长说话都不顶用了,生产组长才做主,手里握着权利,分给哪家一等田还是三等田,都由他说了算。
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严东明,在坐的有二十来个人,只有一半的人才能上。
接下来,严东明宣布人选。
“大队长林伯原,兼任1组组长,林仲军,2组组长,柳宏昌3组组长,柳金昌4组组长,杜正义5组组长,杜红民6组组长,杨红军7组组长,杨铁8组组长……”
他说完,在坐的中年人,一个个眉飞色舞。
见此,旁边的几个老人,轻咳一声。
严东明脸上带着笑意,继续说:“另外宣布一下生产组长人选,伯原爸,你是1组副组长,还有宏昌叔……”
这下几个人傻眼了,原来副组长,竟然是他们的爹。
老人们,这才脸色稍霁。
之后抓完阄,土地包产到组,就这么定下了。
林晓光还是挺佩服自己的,这次包产到组,实际上是以家族为基础,南窑村四大姓,杜、杨、柳、林,选出四家共四个话事人,几个老人第一次掌握这么大的权利,当然举双手支持。
有他们支持,他们几个当生产组长的儿子、侄子,也不会反对。
往后干活的时候,老人说话更要听。
以往村里的懒汉不干活,无非仗着可以吃大锅饭,别人看他不是自家人,不是一个姓,都有顾忌,没法动他,现在不行,他不干活,自家的长辈先跟他过不去。
当天晚上回去,几个生产组长打定主意,要给这几个懒汉点颜色看看,地就分给他们最差的。
次日,林晓光见证村里分地。
南窑村不到一百户,全村人口不超过五百,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村。
全村土地一千亩出头,包括川里的水田,河边的河滩地,半山的梯田旱地,人均2.4亩,算起来还是比较高的。
这次分的时候,男女老幼都分,而且等额,还没出生的就没有了。
严东明拿着地图,站在田垄上。
村里的大小伙子,都扛着铁锹,拿着线团,听从他们干部的安排,开始划分土地。
旁边,林卫东有些忧虑:“小光,你说咱们这么干,不会出事吧?”
林晓光摇摇头:“只要撑到秋收,就算捅到中央,也不会有事。”
历史上,农村改革,也就只有西川、江淮和北平受到表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江淮小岗村,这一次,咱西陕也不能落后。
江汉敢为人先,才有武昌起义,可等到改革开放,还是落后了。
唯有深镇弯道超车。
长安失落一千年,不能再落后了。
“小东,去,去叫你妈,赶紧做饭,等下我和小光去城里。”林伯原喊道。
“诶!”林卫东应一声。
回到县城,林伯原就把分田的事,一股脑全汇报给老头子。
林晓光站一旁,不得不服,老头子真是老谋深算。
就包产到组这事吧,老头子不支持不反对,默认他们行事,出了问题,上头不会找他算账,自然有严东明和林伯原背黑锅。
当然,要是上头表扬,他再站出来,也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