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1 / 2)
高三的模式就是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
闫一刀拿着班里的成绩单认真研究。
第一把交椅稳稳的还是属于肖诺。说心里话,闫老师对于肖诺的成绩丝毫不担心,这孩子稳定极了,无论是实力还是心理素质。
他的目光往下游走,在前十名的排行里,发现了一匹黑马。
“刘嘉欣。”他有点意外,戴好眼睛,把刘嘉欣的各科成绩自信看了一遍。
“英语居然考了130?”他自言自语道。在他的印象里,这个学生的英语总在70,80的分段徘徊。这也不是偶然现象,这些从外地招来的尖子学生,刻苦的精神自是没话说,有时候老师自己都佩服她的意志。可英语的底子,就比M市的孩子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闫老师,你班的总分这次又是年级第一。”进来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年轻教师。
闫老师谦虚地说:“还好,不过,你们班也不错,咱们两个班的平均总成绩差距不大。说不定下次你们就追上来的。”
年轻老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看办公室只有他们两个人,就故作神秘地说:“闫老师,您还不知道吧?校长今年要退休了。”
“这事我知道。”闫老师喝了口茶水,把老花镜摘下来:“那天校长跟我聊了聊,说是他老伴和儿子都在国外等着他,出去团聚呢。”
“那您知不知道,您是接任校长的候选人之一。”
闫老师的眼睛睁的老大,“不可能!你是从哪听来的?我自己都不知道,这话可不能乱说。”
年轻的教师言之凿凿地拍着胸脯:“这事我能胡说吗。这是我在教育局的内线告诉我的。听说关于我们学校领导及人选的事情。在教育局开会讨论的非常激烈。一派认为:为了教学工作不受影响,平稳过渡,校长职务直接由副校长接任。另一派人认为:应该从教师中选拔真正的学科带头人当校长。而且,现在的张副校长明年也就到了退休的年龄,明年还得改选,同样的流程再走一遍太耗费时间。”
“说得都挺有道理,可是我觉得这事儿从头到尾跟我没什么关系。”闫老师把视线转移到成绩单上。
“我说闫老师你也太不把这个事儿当回事儿了。我能这么说,肯定是在会上,有人提了你的名字。而且,听说教育局的同志都对你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高度认可。至于资历就更不用说了。”
闫老师看着眼前的字都飘忽起来,当校长是他从来没想过的事。
如果当上校长,他肯定要进行一场改革,教师的收入待遇,必须跟教学成绩紧密挂钩。M市实验高中是一所老牌的公办名校,也是他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这所学校,建校六十多年,给全国的高等学府输送的人才,数也数不清。可是这几年,民办教育的异军突起,灵活的用人方式,更为大胆的教学理念,对本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优质生源也流失了,很多优秀教学骨干也被挖走了。
教师这个职业,从孔夫子开始,就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不以发财挣钱为目的。学生写的作文,总是把老师比作蜡烛,比作园丁,社会给这个职业的定位是付出,是不求回报的。
教师的工资待遇,虽说一直在调整,在上涨。可相比高高在上的物价,和高企的房价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些年,他也代表学校去招人,可你问这些毕业生为什么选择当老师。得到的回复往往是,因为,老师这个工作很稳定,有寒暑假。
闫老师心里苦笑。他每月工资5000元,私立学校的老师1万元。机构代课的老师每小时300元到500元不等。
老师也是人,也是上有父母双亲需要供奉,下有子女需要抚养。怎么不会被现实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