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一、订单杂事(2 / 2)
了解机器人研究的人都知道,人型机器人想要保持平衡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传感器的灵敏,而价格注定不能太高的情况下,传感器的使用也被限制了,毕竟高敏感度传感器的价格可能一个就需要上万元,而这样的传感器可能在一台机器人身上需要不止一个,这样的话价格就会以飞快的速度上涨。
所以关键就在于便宜这两个字上,就像是徐光亮的最初设计的那套装甲外骨骼,动用了各种新材料,高敏传感器,造价达到了一个亿。但对于国家来说,这种造价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最后所提供的方案就是将高新材料全部替换成普通钢铁,除了关键部位利用新材料之外,其他地方能替换就替换,将造价迅速将到百万。
虽然续航能力,防御力,灵巧程度都有大幅下降,但它毕竟符合国家的需求。
当然如果说能够用足够便宜的价格做出足够的性能,谁都会欢迎,只不过这个想法也只是想法罢了。一般情况来说,越好越贵是通用的道理,就像是装甲外骨骼最初的设计,即便是量产,也不可能便宜到哪儿去。
同样的机器人也是如此,倘若为了保证动态平衡,使用了大量的高精尖传感器导致机器人的价格大增的话,那对于国家来说它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如何能够在便宜的情况下保证机器人的性能,成了四海精工的一道拦路虎,即便是有其他的机器人公司的帮助进展仍然缓慢。
不过他们已经对装甲外骨骼进行了一定的测试,在灵韵的控制下,人机配合很棒,行走奔跑之间虽然有一定的生涩感,但比起走一步顿一步的情况要好许多,甚至在外人看来完全看不出其中的卡顿,并且能够根据人体的行动的频率来调整机械运动的频率,保证人机频率的协调,就现在这个情况来看,已经符合国家的要求了。
当然能源仍然是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只不过最新出来的电池成了外骨骼的希望,就现在的结果来看,同样的电池仓,原来只能够保证一个小时的作战时间,现在却可以达到三个小时了,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进步。
当然,如果真的要上战场的话,不可能仅仅携带三个小时的作战电池,根据四海精工所提出来的概念,他们还将打造一款能够携带电池的补给装甲运输车,为装甲外骨骼提供额外的续航保证。
当然现在还只是一个想法,至于之后会不会进行研究,还需要看国家需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