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格局(1 / 2)
“领导,听说您找我。有什么事情你直接吩咐就是!您知道的,我可是一直跟着领导走,虽然之前犯了点小错误,但那是年轻,没有经验,被聪哥那个反动派给蒙蔽了!”
不怪林林这么一进来就急于向严长安表忠心,刚不久才和聪哥接上头商量着怎么向严长安下手,这还没有一壶茶的功夫就被王巡山找到说您到要见。这种情况搁谁谁心虚。
“好了,林林同志。你的心意组织上是知道的,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组织上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你先坐,这不刚刚迪迦将金边债券给我送过来了,我先看看!”
林林纵有千言万语想要对严长安表白,但是看其态度只能乖乖的坐下。即使坐下,屁股也只敢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腰杆笔直,眼睛直视看向正前方,眼神往下调低三度,只看领导的的衣领那个位置。
其实严长安表面上在看着桌上的东西,实际上他在观察着林林。正如林林进来时说的那样,他以前是犯过错误,但是这个错误却不是那么容易被原谅的。只是严长安身边没人可用,又要在其他人面前显示自己心胸宽广,只能对林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不知道过了多久,等林林腰都快挺麻了严长安才将视线转向林林,满脸歉意的说道“不好意思啊!林林同志,让你久等了。我这个人一看东西就容易忘事,这可不是个好习惯,要改!”
“领导,你看这话说的!您一直在为b队的发展禅精竭虑,是我没有为领导分忧!”
“呵呵,不说这个了!刚刚看了迪迦送过来的东西,真没有想到这个迪迦还有这门手艺!这说明啊,我们对底下的同志还关心不够!”严长安直接没有搭林林要权的暗示,什么为领导分忧还不是要权。如果是其他人的话,他不介意给点甜头。但是林林的话,他还需要考虑!
严长安没有再给林林机会,而是直接说起了找他来的目的“现在道具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需要我们来介入民国的局面了。不知道林林同志有什么建议?该从哪个人身上下手?”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既然谈起了正事,林林也就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不知道领导对于袁克定这个人了解的如何?在我看来,他就是个最好的突破口。
要说起袁克定,倒也算是出落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一改他父亲那种身材五短、赳赳武夫之形象。袁世凯在清朝为官的时候,袁克定也供职于农工商部,但天有不测风云,1912年初袁克定在河南老家骑马的时候不慎摔伤,因为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病根,走路有点跛态,作为父亲的袁世凯看了十分痛心,便于次年送他到德国继续治疗。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见袁大总统的长子前来就医,自然十分重视,招待也极为殷勤。威廉二世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当时正想在远东扩展势力,于是趁着宴会的时候在袁克定耳边吹风:“中国现在搞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要想发达,必须向德国学习,非帝制不能发达。大公子回国后一定转告大总统,中国要恢复帝制的话,德国一定尽力襄助。”
不仅如此,威廉二世在袁克定回国的时候还特意写了一封信让他转交袁世凯,信中的大概意思也是中德亲善提携并劝告袁世凯称帝云云。
在德国期间,袁克定为德国所取得的成就惊叹不已,由此也对德国帝制之功效深信不疑。1914年,36岁的袁公子在德国脚伤没治好,倒是怀揣着一个皇帝梦回了国。由此,袁克定在家中刮起了一阵“德国旋风”,他给自己和弟弟们都定做了一套威风凛凛的德国亲王将校服,隐然以“太子”自居。
可惜的是,袁世凯当上总统后却对家人、亲戚十分避嫌,他几个成年的儿子在前清的时候倒在官府里做过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国后,在袁世凯的坚持下,反而没有一个人在外做官,这让袁克定十分郁闷。
好在机会很快就来了。在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发现他的北洋军已经暮气沉沉,而且派系林立,自己掌控起来也已不再得心应手。从上次“北京兵变”中,袁世凯已经感觉到,原来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都已经大都各有山头,指挥不易。
于是,袁世凯在掌握政权之后便着手重建自己的军队,而这时保定陆军学校的校长蒋百里提出编练“模范团”以重整军威,袁世凯便采纳了这个意见。所谓“模范团”,就是从各师中抽调各级军官分别充当军官和士兵,建制为团,训练半年后派到各师充当军官,以改造优化军队中的军官结构。
最开始的时候,袁世凯打算让云南来京的蔡锷(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才生,辛亥革命时任云南都督)担任“模范团”团长,但这一提议因遭到北洋系将领的反对而作罢。袁克定在听说此事后,便也想学习袁世凯当年小站练兵的经历,于是他就向老头子提出由他来担任“模范团”团长。袁世凯开始觉得不妥,袁克定便说自己在德国的时候,发现德国皇族在国内只能担任军职,不得干涉内政,这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