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外长,宋国外臣(1 / 2)
就这样,尚书台难以抉择,门下府几经讨论,最终被递上赵雍案上的关于太子申请外长的奏简最终被通过了。
无他,于赵雍而言,在此地能更好地锻炼赵章。
而赵章这两日,也是一直虚心向纳外处的副郎中学习外交辞令和礼仪。
就这样,过了两日,赵章将纳外处的桌椅全部换成了新的桌椅,倒不是青居筑的那些桌椅。
那些桌椅是他专门为了卖大钱所制作的桌椅,制作费就非常昂贵。
他拿着从户部拨的购置文物、用度的钱到刘木匠那里又重新要求制作了桌椅。
这次无疑比上次更加精细,按照三府、六部,二十四司不同的规格,赵章先是按照司的规格将纳外处的桌椅点了个齐。
这次只是小赚一笔,按照刘管家的话来说就是利薄多销,赵章既然赚国家的钱,自然要保持着一定的风范,不能狮子大开口。
忙起来的日子总是很快,就这样,两天时光一眨眼过去,而新的一天到来时,纳外处的设施已经彻底搭建完毕。
“据驿者来报,宋国使者快要入邯郸了!”一位小吏将消息报告给副郎中。
“郎中,宋国使臣到城门外不远了,不知是否要去迎接?”副郎中问道,赵章的官职为郎中,担任纳外处的外长,所以叫郎中、外长都是没有错的。
“可曾探明使者是谁?”赵章问道,接不接,取决于宋国的态度而并非赵国的态度。
倘若宋国只派出了些无名小卒,将其打发在城门之外的驿馆就可以了;若是派出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方才可以迎接。
一方面不能堕了中原礼仪之邦的威名,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赵国作为主人应该有的威仪。
“听闻使者师从惠相,学习过一段时间。”副郎中回答道,关于使者的印象,他也不深,或者说因为宋国和赵国隔得太远,他没怎么注意过这个国家。
“惠相?惠施么?”赵章道,“怕是个难以应付的人。”
或许你对惠施不了解,但是你一定听过一个典故叫“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也听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施,即惠子,他之所言被总结成“合同异”。
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惠子的朋友圈。
惠子一生结交无数好友,最有名的当属宋国的庄子,魏国的田需。一个是有名的博学之人,一个是权倾天下的相邦。
而惠子本人,也位极人臣,在宋国和魏国都做过宰相。
不过可惜的是,惠子在公元前310年死了,他传奇的一生在他七十三岁的时候一切都划上了句号。
之所以提到惠子,是因为他特别懂得做人,知进退,明得失,识大体,将趋利避害演绎到极致的男人。
而他的弟子,又岂会是平凡人?
赵章最终还是决定去接一接宋国的使者,好歹人家也是名家之后。惠子,惠施冠以子的称呼,可见其学说自成一派。
这样的人已经完成了立功立言,只不过在德行上稍有欠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