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琵琶行(2 / 2)
当初身为正统大帝时,王迪曾研究过为啥大宋在仁宗时期能涌现出那么的宋词大家。
后来一想,还是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句话有所关联。
自打澶渊之盟和约签订以后,与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有所不同的就是,为了满足朝廷上上下下的高额支出,由朝廷主导的重商主义,交汇融合、贯通南北东西,的的确确是整活了大宋的商品经济,尤其是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汴京城。
再加上大宋实施的高薪养廉、杜绝官员下酒楼这种政策,手里有钱不缺吃喝的高官们,在这个居家娱乐生活不算太过丰富的年代当中,这些人剩下的追求,便是精神方面的享受了。
整几个舞女歌姬,豢养在庭院深处,闲暇之余观赏之,若是不配上几首应景的词牌……
王迪可以想象得到,纵使舞女跳得再好,那种场景,怕是和没了DJ音乐的迪厅差不多哪去。
毕竟不管怎么说,词,就是一种配合音乐用以取悦人们的诗歌,只是显得高雅了些许。
现在好了,相对来说,承平已有四十来年的大宋,其物质生活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
但是呢,精神方面的,还存有一定的滞后性。
恰巧的是,王迪来了。
新颖另类却有着动听旋律的歌曲,可以满足大字不识几个的下里巴人。
至于诗词这种略显高大上的玩意,又可赢得士林阶层的争相追捧。
身为这种涵盖所有阶层的全民超级偶像,处在当下这个宗教有点过于泛滥的时代中,王迪知晓,无需自己往脸上贴金,定有数不清的低端愚民或是高端脑残粉,主动宣扬他的不凡之处。
如此这般之下,闹得沸沸扬扬的文曲星转世一事,对于生活在渡云轩里面的人而言,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坊间秘密。
可以这么说,自打上元佳节《青玉案·元夕》面世之后,且不提渡云轩中一个个思春发了呆的小娘子们,就连自家亲娘刘娥,王迪都已觉察出,她对自己也起了些许的“生疏”意思。
对此,王迪早已有所预料。
毕竟…神和人,是不同的。在世人眼中,“神”这玩意,是无所不能的。
但实际上呢,刨除空间内的有限物资与自身的学识,王迪还是个普通人,依然会生老病死。
正是因为此般顾忌,王迪才选择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提升逼格,以防自己真成了世人眼中的“神”。
思索之际,庭院当中,配合愈发熟练的乐团,奏曲声响了起来。紧随其后,是采莲那美妙动听的嗓音。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如私语……”
听着一曲《琵琶行》,王迪的小手,轻拢慢捻抹复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