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心动不如行动(1 / 2)
十二月庚辰朔,也就是十二月初一。
知晓再有几日就是《澶渊之盟》和约签订的日子,对于即将返回澶州城的王迪来说,在这件事上,别说他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了,纵使有,他也没动过想要改变历史轨迹的念头。
在他看来,这份在他人眼中被视作耻辱实则却大赚特赚,与后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和约,以目前客观情况来看,绝对算是对宋辽双方最有利的一种局面,尤其是对大宋而言。
毕竟宋辽双方单以军事实力来讲的话,当下这个时候,先天不足缺少骑兵的宋朝这边,属于守城有余,攻伐不足。
论地缘政治的影响力,大宋更是不如人家大辽。
是以,若想全歼了这小二十万数量的辽军,满朝心思颇多的士大夫,岂能允许自己的便宜老爹如此胡来?
即便打着彻底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名号堵住满朝臣子的嘴巴,想要剿灭这些辽军,王迪估么着,大宋这边需要付出的代价,且不提各地的无辜平民,单就禁军士卒死伤而言,恐怕至少都要在十五万人以上。
毕竟不管怎么说,想在广袤的平原上围追堵截辽人的精锐铁骑,岂会有那么简单?
在王迪这个曾经的“正统大帝”眼中,虽说大宋将健壮者招募当兵的募兵制度确实很不错,但是……
先不说他后来设立的新军八卦大营,就算和最初的三大营相比,大宋这边的禁军野战水平,也还是差了太多,太多。
以己之短,跑到城外面和辽人铁骑打野战……
无需有太多次,只要败上那么一两次,王迪坚信,这定会引起朝野上下的极度恐慌。
万一再被找回士气的辽兵越打越顺,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反推了回来,到了那个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再就是,真把这群草原狼饿极了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自此以后,怕是得有那么一段时间,黄河以北的大片平原,日日夜夜都将沉陷在兵燹(xiǎn-火)之厄当中了。
破坏容易建设难!
已是不良于行的王迪,可没打算御驾亲征去救治一个烂摊子的大宋朝。
是故,现如今,仅仅只需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的代价,就能迎来相对意义上的和平,这种事,对于年入一个多亿岁币的大宋而言,简直不要太划算。
最为重要的是,待到和约签订之后,两国互市,宋辽双方将会开展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这几个字,绝对是重中之重!
比宋朝国土面积还要辽阔的大草原上,除了牛、羊、驼、马这些牲畜以外,也没啥值得宋人购入的好玩意了。
但是,对于沃野千里,资源及其产业结构都特别丰富的大宋而言,就很不一样了!
各种档次的茶叶、纺织品、瓷器、矿物、香药等诸多价值较高的产品,皆是北地辽国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
所以嘛,待到和约正式落实以后,设置在河北、河东地区多达十数个的大榷场,将会以贸易剪刀差的方式,从大辽身上赚取数以倍计乃至数十倍的巨额利润。
还有一点也特别重要,那就是如若没有任何意外发生,那么往后的日子,按照朝廷立下来的规定,宋人和辽人做买卖,是不允许使用铜钱或是其它货币进行交易的,只能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
但是呢,除了牛羊马这类牲畜以外便再无多少好玩意可供售卖的辽人,只要他们想购买宋人的产品,那只能使用手中的铜钱或是黄金白银来作为支付手段了。
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大量货币回流到大宋这边,在无形的货币战争当中,宋朝占据了不败之地。
况且,从现在起,最多不超过三十年的功夫,王迪有信心将整个大辽已经明显汉化的饿狼们,驯化成为听话的狗狗。
一年三十万岁币,三十年,不过是九百万岁币而已。
花点小钱钱买和平买发展换取宋辽边境人民的安居乐业,最终麻痹了敌人收为己用,这种事,只有傻子才不干吧。
至于原先因为此事导致武备废弛留下的亡国隐患,以后,根本不存在的!
再者说了,《澶渊之盟》和约是他便宜老爹赵恒签订的,后世的子孙们如何看待这件事,与他何干?
因此,除了加冕太子登基为帝这个小目标,当下还宅在辽军大营养伤恢复元气的王迪,已是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哄骗阿茹娜这个仅比自己大了两岁的小姐姐身上。
至于为何哄骗人家嘛,所图目的,不过是想带她回家。
至于为何想带人家回家嘛,王迪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绝不是贪图美色…至少,不是单纯的为了美色而已。
要知道,他现在还是个虚弱无比的病号。
在这个除了罂粟花和针灸以外便再无其它快速镇痛技术的年代当中,王迪意外发现,有着纯净天籁般嗓音的阿茹娜,念叨咏唱出来的那些可以直达心灵深处的神秘咒语,竟可以很好地抚平他内心难以诉说出来的痛楚和焦躁感。
这不是催眠胜似催眠的巫医之术,王迪想要研习一下下。
不管怎么说,福大命大的他既然已经活了下来,在给自己定了个六十而亡的微小目标以后,这期间可是有着足足五十年的学习生涯啊!
琴棋书画,刀枪棍棒,甚至是佛老之书,他要学。
这种放在后世极有可能已经失传的巫医之术还有阴阳易数,他也要学。
身体不能成为完人不要紧,有着外挂的辅助,以及三世为人的丰富经验,王迪要在百科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全能天才。
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嘛?
未来几年有寇准、吕蒙正、王旦、苏义简这些能臣撑着,往后的日子,还有晏殊、范仲淹、吕夷简、夏竦、欧阳修、富弼、文彦博、韩琦、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司马光这些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