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雨夜(2 / 2)
萧玦本想抱抱孩子,却见小女孩“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直往云绮容身后缩,云绮容忙抱起孩子抚慰,“不怕不怕,这是爹爹呢”,待得婵儿渐止了哭声,无奈对萧玦道:“殿下平日见婵儿也太少了些,不怪婵儿如此…………”
萧玦将手缩回背后,云绮容看他身上常服,又问:“殿下可是从楚王府回来?六哥如何?”
萧玦道:“还是老样子。”
云绮容暗叹一声,沉默片刻后道:“我昨日入宫去看姐姐,姐姐身子已大好了,让我下次入宫,把婵儿也带上,给她瞧瞧。”
萧玦不语,只信手解下腰畔一透雕白鹿玉佩,放入萧婵手中,“拿着玩吧。”
他未去留春院,回了书房,不一会儿,佩云来报锦惜近日动向,出府几次,都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等,他一边写字,一边听着,佩云汇报完退出书房,萧玦搁下笔,望着湿润的墨迹浸染着宣纸化开,回想着不久前六哥浑噩醉饮的场景,回想着那日她差点如六嫂般,死在花朝宴上,心中来回只三个字:失控了。
但,究竟是因局势复杂,各方都暗中『插』手,以致各种偶然因素堆积爆发,导致失控,还是有人,刻意引导,将局势推向最不可挽回的艰险地步,故意失控…………还探不明白…………
水太浑……且越探越浑…………若这个时候『插』手去查,无异于引火烧身…………想来东宫和仪王府,都已被烧得焦头烂额…………
当大理寺和刑部,查到自家时,当眼见内侍成春与幕僚穆渊,死在当场时,太子萧琰与仪王萧瑶,心中俱浮起一念:谁在害我?!!
东宫固然容不得贵妃及其腹中龙裔,仪王府固然想栽赃东宫谋害贵妃,但再怎么行事,也不至于留下这样的痕迹,将火明晃晃地烧到自己身上…………百口莫辩,愈描愈黑,只能噤口不言,若发动势力暗查,被人发现,又似是在掩饰罪行、销毁线索,欲盖弥彰……………
进不得,退不了,一场“花朝毒杀案”,将多少人陷入困局之中,春已尽时,仍未破案,圣上因怕贵妃不堪车马劳顿,今夏也未避暑翠微宫,仍留居长安,天气愈热,朝野气氛也在悬而不决中,愈发焦灼,人心惶惶。
天将暮时,便阴云翻搅,狂风大作,吹散燥热暑气,似有大雨。及至戌正时分,一阵炸雷惊响,苏苏持书的手一颤,眼见殿外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如夜幕撕裂了口子,倾盆狂泻。
苏苏自己被雷惊到,忽地想起萧照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是否也会害怕,遂披衣下榻,令人掌灯往偏殿去,入内时,灯火歇了大半,宫侍道永宁郡王已歇下了,苏苏让众宫侍留在外面,自己一个人悄声走了进去。
响亮的雷声间隙中,偏殿静杳无声,榻上人似已沉眠,可苏苏慢慢趋近前去,手挑帐帘,却见萧照伏在枕上,无声地啜泣着,见苏苏来了,慌忙坐起,抬袖擦着眼泪道:“对不起……娘娘……照儿又哭了…………”
苏苏看得心疼,上榻将他拢在怀中,轻抚着他发背,柔声道:“是不是害怕打雷…………”
萧照伏在苏苏身前,轻道:“从前母妃在的时候,每次打雷,都会捂上照儿的双耳…………照儿想母妃了……是谁…………”哽咽着声音渐沉,几是咬牙道,“是谁害了母妃…………”
闪电交织的明灭光线中,苏苏低道:“是那些想害我的人,还有……我…………”
萧照立时抬头,“不是的……娘娘不是有心的…………”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尽管明帝百般劝慰,苏苏却始终过不了心里这个结,“………对不起……”她一遍又一遍喃喃道,“对不起,照儿…………”
萧照仰首深望着苏苏道:“娘娘不要这样想…………起先……起先照儿也忍不住想,若是娘娘没有赠母妃香粉就好了……那样母妃或许就不会死………可照儿当时在场,并没有阻止……母妃施粉时,父王及府中侍女在旁,也没有阻拦…………这样看来,难道人人都是凶手吗…………真正的罪魁祸首,唯有那下毒之人……母妃秉『性』仁善,若是泉下知晓那毒下在神仙玉女粉中,也只会恨下毒之人,不会怨责娘娘半分,娘娘莫要为此自苦,若总这般,母妃泉下,亦不安的…………”
苏苏怔住,愈发抱紧了萧照,“……照儿…………”
殿外大雨滂沱,霹雳轰鸣,闪电龙蛇般划亮天际,映亮帐内一大一小相拥的人影,外界电闪雷鸣,疾风暴雨,如似要天塌地陷,可榻帷内这一方天地,却是温暖安宁的所在,愿让人就这般沉沦下去,不复醒来。
作者有话要说: 放个时间年龄,其实文中推也推的出来
永安二十八年,苏苏25,萧玦24,谢允之23,帝48,萧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