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赐婚(2 / 2)
谢意之紧攥着茶杯,凝视谢允之良久,确实无法从他的表情上寻出丝毫愤懑哀伤之意,他开始怀疑,是不是他和父母亲都想多了,或许允之对虞苏苏是有几分喜欢,但这喜欢仅是当成朋友,或者类似对风对雪的喜欢,其实并无男女之情??
谢意之暗暗凝眉沉思,谢允之命侍砚取来一沉香木匣,将修补好的桃花簪放入其中,声音平平地问道:“科举入仕最快需几年?”
谢意之手中的茶杯“砰”一声摔在案上,茶水四处横流。
“…………平民子弟需经四考,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就算每试一考就中,至少也得三四年,我们世家子弟蒙天子恩典,可免去童试,直接进入乡试”,谢意之努力平复着震惊的心情,边看侍砚擦拭收拾桌子,边缓缓道,“就拿今秋乡试来说,若能考中,明年春天在礼部参加会试,若仍未名落孙山,进入殿试,得陛下青眼,榜上有名,即可被授予官职。”
“今秋么…………”谢允之慢慢合上沉香木匣,极轻的密合声,却叫谢意之心里一突,“允之,你…………”
谢允之拢袖望向雪白的中庭,那天夜里,她站在这里,轻颤着问他是否愿意娶她时,他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他愿意娶她,如果这是她所希望的。
他愿意做一切她希望他做的事情,但她最后,选择了归家待嫁。
既然她不希望,有了新的选择,那他便安然在侧,尊重她的最终选择。
但他也知道,她的最终选择,并不是出自本心,她本来在谋求其他的选择,比如夜奔而来寻找他,但最终还是放弃,即使哀伤,依然选择了遵从旨意。
她本可以不放弃,如果不是她太善良,如果不是他的世俗力量,太过弱小。
他愿意走出空雪斋,去争取这种世俗力量,以便她在日后陷入难境时,可以有更多选择,并最终选择能够让她展颜的那一个,至于那选择中,有没有他,这并不重要。
“兄长所言,句句在理”,揽袍起身的谢允之,朝谢意之深深一揖,“有劳兄长为我报名今秋秋闱。”
“…………这容易”,谢允之在礼部任职,帮忙报名举手之劳,只是……“允之你…………”
谢允之再一揖,拿起沉香木匣,“兄长自便,我去温书了。”
谢意之望着那个朝里走的清薄身影,心情复杂。
无法估算的后果么…………这于家族来说,其实是好事,但是…………
虞苏苏…………谢意之将这名字在心里念了一遍,又忆起了那灵动的身影、清丽的面庞。
她是个美人,可天下不乏美人,世家皇室中,美人更如流水,但,能有几个美人,像她这样,做出掌掴怀王、拒绝赐婚、持刃毁容的事情来…………
虞苏苏…………允之遇见她,究竟,是福,是祸…………
煊赫辉煌的宫殿之中,同样有一人略带茫『惑』地念出这名字。
内宫总管曹方闻声问:“陛下,怎么了?”
“是玦儿求娶的女子……”,明帝将“虞苏苏”三字在心中又盘桓念了数遍,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厌恶感,眉头皱起,将那请婚的折子,扔到一边。
陛下待子女宽宏,除太子的婚事是陛下亲自择定外,其他皇子王爷自行请旨赐婚,陛下莫有不从,还未曾像今日这样过,曹方微有疑『惑』道:“陛下是觉得这女子太过泼辣了吗?”
这话别人说是大大的越矩,但放在曹方身上却不同。明帝还是五六岁的孩童时,曹方就净身侍奉在他身边,二人一同长大,情分匪浅。后来紫宫事变,时为少年王爷的明帝,在巨大的风险中,力挽狂澜,率兵平『乱』,曹方披甲执剑,不离左右,生死与共,为明帝挡箭所留下的伤疤,至今还在身上。明帝与曹方,是主仆君臣,却又似亲人,莫说普通皇室,就连太子见到曹方,也要恭恭敬敬。
“泼辣?”明帝听了曹方的话,奇道,“这是何意?”
曹方笑,“老奴听人说,怀王殿下爱慕一女子,特地在那女子家人的寿宴上,公布了请旨赐婚的好消息作为贺礼,谁承想那女子不领情,当着满堂宾客,给了殿下一耳光,现在听陛下这么说,看来这女子,就叫虞苏苏了。”
“一耳光?”明帝闻言大笑,“可怜朕的玦儿,一片痴心,换回一巴掌!”
明帝已许久没有如此爽朗笑过,曹方忙陪笑道:“正是呢。”
明帝重又拿起请婚折子,“五品官员的侄女,竟不稀罕皇家的婚事,有意思,朕倒想见见她了”,提起朱笔,一顿,又看向曹方,“怀王对这婚事可有悔意?”
“应是没有,听说那女子掌掴殿下跑了后,殿下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问罪,而是回身告诉那家人,莫要因此苛责怪罪那女子。”
“…………玦儿似他母亲,痴得很…………”忆起记忆深处那名眉目纤柔的女子,明帝那颗终年冷寂的心,也软了一软,朝曹方道,“这事都传到宫里来了,想必民间更是沸沸扬扬,若朕不允了这桩婚事,岂不是叫天下人看玦儿的笑话!”
他含笑提起笔,书下了一个“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