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汉国士 > 第十六章 因地用天 (上)

第十六章 因地用天 (上)(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兽世签到,种田撩夫养崽崽  特种兵之无限复制技能  枕上书,席上人  我的手指邪巫  超级村医  八种距离  焦颜时代  绝世魔医,神帝别追  顾道长生  快穿反派大佬是我家的 

“这确是奇谋佳策!但这些变民、盗寇既是聚散无常,却又如何能让他们相互侵削?”

言中微微一笑,道:“事在人为。不妨建议阙廷鼓励变民、盗寇自行检举攻击,五人击杀一人,则此五人的罪行即可免除。若能推而广之,要不了多久,必可还给大汉一个清平天下。”

“闻所未闻,此计果然大妙。”沂王抚掌大笑道。

“其次,变民、流寇之所以总是剿而不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郡、县府官员执行不力,相互推诿,皆不作为。今可采用既往不咎之策,以激其志,即明令对于此前有过畏怯、逗留、逃避行为的官员,一律不再追究其过,而责成他们今后剿匪立功;各郡、各县行政长官,无论是郡守,还是县令,曾经被指控境内有贼盗却不缉捕、放弃职守的,现在全不处罚,而只考察今后执行职守时的实际功绩,以缉捕的人数为衡量依据,而只对藏匿罪犯者,才做惩处。”

“这也是标新立异之思,太子必定采纳。”沂王赞道。

“第三,通过上述二策,无论是变民与盗匪的内讧,还是汉军的踊跃进剿,势必会造成其瓦解溃散,因此还必须要考虑到这些人的安置。若安置妥善,自可利国利民;反之,还会东山再起,复成大患。故此,可将其首领迁移到远方郡县,拨付土地给他们,发放种子,使其能安心生产,而从众,则遣送回乡,亦是拨付土地、发给种子,令其归农!”

“真是老成谋国之策。”沂王叹道,“有此三策,不愁那二县不归附沂国,不愁沂国从此不改天换地,不愁沂国百姓不安居乐业!”

当下,沂王立即制好奏章,派卫羽亲自送往京师洛阳,面呈太子;同时,另外遣人赶往济王处再次借粮。

太子刘庄最近一直愁事缠身,郁闷不畅。

光武的身体,衰弱得越来越明显,往常处理政务都是直到深夜,而近来已不再过问。

这令他越来越担忧,以至于有些大事,不得不与新任命的重臣们私下密议后自行处置,不再敢惊扰光武。

这些重臣们包括新任司徒虞延、新任司空赵熹、新任廷尉王康、新任洛阳府令邢馥、新任太中大夫井然等。

之所以找他们,不仅仅是由于这些人多数出自东宫,用起来得心应手,还有就是有些事不得不避开太尉窦融。

这是因为陇右汉军与羌戎的战事,又出现意外。

窦融推荐的侄子窦林,也就是光武前番派去平定羌乱的城门校尉,竟然胆敢向阙廷谎报战功。

刘庄接到他的奏章后发现其与之前所奏明显存在自相矛盾之处,特别是叛乱部落首领之名,前者说叫段刚,后者又说叫段亮,于是派人质问。窦林又说乃是通译出现笔误,实际上是同一个人。

刘庄顿觉可疑,遂秘密派员前去陇右调查,才明确核实羌戎新兴起的烧当部首领名叫段刚,长子名叫段明,次子才是这个段亮,他的父兄段刚与段明此刻仍在率领羌部主力继续叛乱,而且势头越来越猛,战火越烧越烈。

刘庄顾虑太尉窦融当年之功深为光武所感念。故此,对是否该直接追究窦林之罪有些举棋不定。

于是,他把司徒虞延、新任司空赵熹,以及王康、邢馥、井然等人传来,集思广益,希图能找出一个两全其美之策。

半晌,司空赵熹方打破沉寂,道:“无论报与不报陛下,此事均不可拖延,须选出一位能征惯战之将,先将羌戎击退再说。一旦成功,自然一好百好,其他诸事都要容易处理的多。若陛下亲自来断,也不外乎如此!”

这位新任司空赵熹在阙廷素以有节操、敢说敢为闻名。

“那选派何人合适?”洛阳府令邢馥问道。

“放眼满朝,非捕虏将军马武不可!”司徒虞延道。

“臣附议!”廷尉王康道。

刘庄沉吟良久,方道:“马武可以去,但须另派羽林中郎将窦固作为监军,一同前往。”

众人一愣,转瞬间便会意了太子的良苦用心,他还在惦记着给窦家留一条后路,期待窦固能立下奇功,以抵补窦林之过,给其留下一线生机。

当下计议已定,刘庄遂命人起草诏令。

廷尉王康道:“臣还有一事,也是与边境有关!”

刘庄问:“何事?”

王康道:“北方的乌桓部落忽然提出想为大汉护卫北境安全,欲迁到渔阳、幽州、云中等边郡附近居住。不知此议是否可以批准?”

刘庄道:“诸公有何高见?”

洛阳令邢馥道:“这乌桓与匈奴、鲜卑皆属于北方游牧部族,但相互之间恩怨积结已久,倒是不妨可以考虑加以利用。”

太中大夫井然道:“如何利用,还请邢令明言。”

洛阳令邢馥道:“我的建议是允许乌桓部族分散居住于北境沿线边塞内外,给其衣食,作为大汉北方藩篱,平时侦查匈奴、鲜卑动静;一旦二者来袭,还能帮助大汉反击。”

太中大夫井然道:“可乌桓曾经亦经常袭扰我北境之吏民啊!”

洛阳令邢馥道:“我以为那只是为了生存而已,毕竟乌桓与匈奴可是有着血海深仇啊!乌桓本在东部,汉初时被匈奴单于冒顿所灭,幸存者聚守在乌桓山,得以续存,这也是乌桓之名的由来。”

太中大夫井然道:“但中兴以来,迁居到赤山之上的乌桓与匈奴却经常联合入侵我北境,特别是前不久刚过世的乌桓大王赫顿遣派一支分部驻扎在上谷塞外的白山之上,早晨从营帐出发,傍晚即可抵达我大汉城下,附近五郡百姓,无不深受其害,四处流亡。直至伏波军出塞反击以及赫顿之子赫甲继袭王位后,方才有所收敛。”

洛阳令邢馥道:“但最近,匈奴与乌桓又起战事,乌桓势弱力微,这才是他们这次提出迁居的原因,希图得到大汉帮助。假如此时不同意,则匈奴与乌桓必将同时与汉为敌;假如应允,则乌桓与汉同时以匈奴为敌。此消彼长,形势逆转后岂不朝向有利于我方?再者,当年武帝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东部,就曾将乌桓迁徙至上谷、渔阳、辽东五郡塞之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并设置护乌桓校尉,使其不得与匈奴交通。”

太中大夫井然还欲发言,刘庄摆摆手道:

“两位之言,俱各在理。适才,提及乌桓校尉,我想起司徒椽班彪在告病回乡曾提出一策,颇适合当下情形。”

司空赵熹道:“班彪乃当世殊行绝才,必有过人之见!”

刘庄道:“不错。他认为乌桓天性轻浮狡黠,素喜劫掠,如果久被放纵而不管理,只是一味引导他们,那必然还会侵略他人!但若仅归地方行政管辖,恐怕节制不住他们,应该重新设立乌桓校尉,方可解除此之边患!”

“哦,重设乌桓校尉?”虞延道,“确是高见。”

“那就采纳班彪之见,在上谷重新设立乌桓校尉,建营府,重开互市。”刘庄道。

这时,外面忽然有人进来禀报,道:“沂王派人前来上书。”

“沂王?快传来人进来!”刘庄声音顿时提高几分,透着激动。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穿到汉末紧抱刘备大腿 捡了几个门生,吊打天下读书人 当物理博士穿越成村民 大秦:祖龙一家偷听心声后杀疯了 穿越古代当将军 穿越古代也挺好 帝国的忧伤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三国秘事 三国:最强谋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