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章 确定何处为天山(2 / 2)
“恩师,恩师…”,沈不凡恍若无礼地搂着秦夫子的脚,瘫软在地上,叫了半天恩师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拙言,宁儿吉人自有天相,你也不必过于担心,说不定谭大夫还有办法”,杨望年难得地温言安慰沈不凡。
说心里话,虽说自己的女儿是自作自受,与沈不凡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作为一介凡夫俗子,面对宝贝千金的困境,做爹爹的怎么可能做到毫无怨言?
只到此时,他才感觉到沈不凡和宁儿姑娘的感情,作为情人来说,杨望年也得承认沈不凡是个重情之人。态度也好转许多。
看着望向自己的三人,谭大夫点头郑重道:“不瞒诸位,只用一般的药物,宁儿若能苏醒过来,昨晚便已经醒来了。我看要用非常之药,否则没有希望”!
这话让沈不凡看到了希望,急忙道:“不知大夫所说的是什么药物,只要人世间有,我一定会拿回来救治宁儿”!
“这倒不是,记得《本草纲目拾遗》有言: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其根茎有散寒除湿、强筋活血之奇效。此花名曰昆仑血莲,有仙丹之效。如若能敷下此花,宁儿姑娘不出五日便能醒过来”!
“那此花何处能买”?沈不凡紧紧逼问道。
谭大夫摇摇头,叹息一声道:“此花多记载于古书,然而见过之人寥寥,老夫从未听说过”!
此话一出,一片死寂!
沈不凡颓然喃喃道:“难道宁儿真无活命之机”?
秦夫子三人面面相觑,皆皱眉思索起来!
年岁最大的杨望年缓缓道:“《山海经》有言: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泽(即今罗布泊),出于昆仑山东北隅,实惟河源,这大寒之地想必便是西域(今新疆)、高昌(今吐鲁番)、沙洲(今敦煌)等地”,杨望年犹豫道:“只是听闻此地广阔无边,具体在何处却不好断论了”!
秦夫子听了微微颔首道:“敬斋所言不差,老夫也记得《水经注》曰:敦薨之水,出焉耆之山,二源俱通,而水同注敦薨之薮,川流所积,潭水斯涨溢流为海,与此对证,大寒之地当在西宁州(今青海)左近”。
宁儿能救活的关键在天山血莲,要找天山血莲的关键在于确定天山的位置。
在后世,天山和昆仑山都有多处争议。此时朝廷统治之地远不及后世,许多人终其一生连县城都没有进过,又何谈万里之遥的飘渺之地!
幸好在场四人皆为博学多识之人,两个多时辰的激烈争吵和印证下来,认为天山最大的可能是在西宁州青海湖西北出的八百里昆仑山!
沈不凡在此过程中忘记了痛苦和担忧,直到暂时确定下来后才有些发呆:此去昆仑路途遥远,穿山过水自不必提,即便寻得天山血莲回来,宁儿可能撑得住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