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章 众士子逼问王知县(1 / 2)
“贾长沙(贾谊曾被贬为长沙太傅)的《治安策》(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通畅汹涌,其泽甚远。其人面圣垂询敢言能言。千年以降,贾长沙的才气志气为万人所敬仰,与屈子并称屈贾,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拙言可有慨叹”?正背着文章的沈不凡听到身后有人说话,赶忙回过头来,见是林讲郎陪着教谕杨望年,以及另一个博学多识的训导汪复海。
“原来是教谕大人亲临”,沈不凡连忙行礼道:“弟子沈不凡见过教谕大人、汪训导、林讲郎”!
“老夫几人在此闲逛,不意竟听到有人在课室背诵贾长沙的大作”,汪复海率先开口。
其实他们三人是在商量学生游行的事,连往日很少来县学的洪山县教谕杨望年都过来。这等大事,辅助管理县学的训导自然是要禀凛教谕的。
对这事的态度,作为管理者来说,教谕和训导的看法比普通教师看的更深远一些。再说了,杨望年身为一县教谕领导,多少也是个官员。而且大人物聚集的金陵是他的老家,那里亲朋好友众多,了解的内情也更细致。连毫无消息源的沈不凡都能看出端倪,杨望年更不可能和林讲郎一般看法单纯。只是他为人纯正,对学生能不惧权贵去参加这种活动,内心是赞赏他们的风骨的。所以才有三人在县学内边逛边商议的情景。也便看到了背文章的沈不凡。
只听沈不凡叹道:“弟子一人在此,也无心学习,贾长沙的文章弟子颇为喜爱,便背着聊以解慰”!
“既已无心学习,何以不入众行事”?林讲郎书生意气比较重,对沈不凡不参加游行一直不满意,觉得他胆小怕事,空有满腹才华。这会儿见他主动说起这事,便又以话相激,也有点挤兑的意思。
“回林讲郎,弟子以为此事非同小可,其真实原因如何我等尚不清楚,贸然游行妄图以士林舆论施压,弟子以为不妥”。林讲郎的为人沈不凡还是认可的,即便对自己有所不满,沈不凡还是耐心解释。
林讲郎把沈不凡的话当做搪塞的理由,不悦道:“倘若事情明朗又何需士子聚众陈情?我辈读书人见有不平,岂可左右环顾,计较自身的利益”?他越说越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摊手道:“若人人如你这般,这天下间即便有正气那也是迟到的正气,能算得上真正的大义”?
汪复海时年六十,比杨望年就小几岁,为人有阅历的多,插嘴问道:“拙言何以觉得此事不寻常”?
没办法,沈不凡只得又把分析的理由跟他们简单说了一遍!
听完沈不凡的话,汪复海和杨望年对望了一眼,微微点头。
一直没有开口的杨望年道:“即便如此,其中曲折也还未证实,只是你的推测而已!君子行事,遇事不平则奋不顾身的好”!
沈不凡就差要跟他们打赌了。见三位师长都是差不多的观点,只得低头行礼道:“学生以为此事不必过多揣测。梨虽有主,我心无主,弟子恪守本心,坚持我见,望师长理解”!
这话多少有点不客气了,林讲郎一甩手,走了!
汪复海道:“拙言,你忙你的吧,岁考不久就要开始了,要多加用心”!说完就和杨望年走了。
……
县学内空荡荡的看不见一个人,县衙外却人满为患。
最前边的差不多都是立峰书院的学生,有三十多个,都是年龄不大的青少年。
后面跟着的,除了县学四十几号学生,还有几百个来自四面八方的士子。他们乌央央一群人把个县衙大门围得水泄不通。